登太和山南嵓霧雨連日披而出遊賦十四韻
北極森羣帝,南嵓擅一宮。
路從鵬翼過,門撼鶴巢通。
金闕斜臨壑,瑤臺迥架空。
摩天依翠壁,拔地逼蒼穹。
馳道緣崖轉,雕欄跨磴雄。
披圖留漢畤,鞭石笑秦功。
玄圃昆崙外,神仙渤澥東。
無心來楚望,有意訪崆峒。
霧隱千嵓紫,嵐遮萬樹紅。
栱雲連藻井,檐雨溼簾櫳。
柳絮平鋪雪,楊花不受風。
槎疑銀海上,人似玉壺中。
彷佛清都近,飄颻倒影窮。
始知遊混沌,何必問鴻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和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位於明代中國南方。
- 南嵓:山名的一部分,指山的南面。
- 鵬翼:比喻高大的山峯,如同大鵬展翅。
- 金闕:指天宮的門戶,這裏比喻山中的宮殿。
-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華麗樓臺。
- 摩天:形容山峯高聳入雲。
- 蒼穹:天空。
- 馳道:山間的道路。
- 雕欄:雕刻精美的欄杆。
- 漢畤:漢代的祭祀場所,這裏指古代的遺蹟。
- 鞭石:指古代神話中能驅使石頭的法術。
- 玄圃:傳說中的仙境。
- 昆崙:即崑崙山,傳說中的仙山。
- 渤澥:古代對東海的別稱。
- 楚望:楚地的景色。
- 崆峒:山名,位於今甘肅省,傳說中黃帝問道的地方。
- 藻井:古代建築中的一種裝飾性天花板。
- 簾櫳:窗簾和窗櫺。
- 槎:木筏。
- 清都:指天帝的都城,這裏比喻仙境。
- 混沌:古代神話中的原始狀態,無秩序無形態。
- 鴻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翻譯
站在太和山的南面,羣山環繞,彷彿衆多帝王森嚴排列。道路如同大鵬展翅般穿越而過,宮殿的門戶與鶴巢相通。金色的宮闕斜斜地臨於深壑之上,瑤臺高聳,彷彿架空於天際。山峯高聳入雲,緊貼着翠綠的巖壁,直插雲霄。山間的道路沿着崖壁蜿蜒,雕花的欄杆橫跨在石階上,顯得雄偉壯觀。我在這裏留下了漢代的遺蹟,驅使石頭,嘲笑秦朝的功業。玄圃和崑崙山之外,神仙居住的渤澥之東。我無意中來到了楚地的景色,卻有意去訪問崆峒山。霧氣隱匿了千山萬壑的紫色,嵐氣遮蔽了萬樹的紅色。雲彩連着裝飾性的天花板,檐雨打溼了窗簾和窗櫺。柳絮如同平鋪的白雪,楊花卻不被風吹動。木筏彷彿漂浮在銀色的海上,人則像是身處玉壺之中。彷彿接近了天帝的都城,倒影在水中飄搖不定。我才知道,遊歷在這混沌之中,不必再去探問宇宙的原始狀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登太和山南嵓時的壯觀景象,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山的高大、宮殿的雄偉以及自然景觀的神祕。詩中,「鵬翼」、「金闕」、「瑤臺」等詞彙構建了一個神話般的仙境,而「摩天」、「蒼穹」則強調了山的雄偉。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仙境的嚮往和對世俗功名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獨特感受和超脫塵世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