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大士讚 [ 明] 釋函是
仰吾師之深慈兮,置十二類生於懷中。
隨所求而各給兮,知根欲之無窮。
天與人之不可頓易兮,聊止啼以黃葉。
妄無體而必終兮,爾乃需之情竭。
望東方之旣白兮,猶濛濛其復晦。
同乎迷若相濡兮,誰獨當機感之會。
人間詞話 · 第六十四則 [ 清] 王國維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爲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籟詞》,粗淺之甚,不足爲稼軒奴隸。豈創者易工而因者難巧歟?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讀者觀歐、秦之詩遠不如詞,足透此中消息。
學舍記 [ 宋] 曾鞏
予幼則從先生受書,然是時,方樂與家人童子嬉戲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時,窺六經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知好之,則於是銳意欲與之並。
而是時,家事亦滋出。由斯以來,西北則行陳、蔡、譙、苦、淮、汴、睢、
傳習錄 · 卷中 · 答陸原靜書 · 十一 [ 明] 王守仁
來書雲:“養生以清心寡慾爲要。夫清心寡慾,作聖之功畢矣。然欲寡則心自清,清心非捨棄人事而獨居求靜之謂也。蓋欲使此心純乎天理,而無一毫人慾之私耳。今欲爲此之功,而隨人慾生而克之,則病根常在,未免滅於東而
童心說 [ 明] 李贄
龍洞山農敘《西廂》,末語云:“知者勿謂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爲不可,是以真心爲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十三節 [ 周] 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
傳習錄 · 卷中 · 答顧東橋書 · 六 [ 明] 王守仁
來書雲:“聞語學者,乃謂‘即物窮理’之說亦是玩物喪志,又取其‘厭繁就約’‘涵養本原’數說標示學者,指爲晚年定論,此亦恐非。”
朱子所謂“格物”雲者,在“即物而窮其理”也。即物窮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
送徐無黨南歸序 [ 宋] 歐陽修
草木鳥獸之爲物,眾人之爲人,其爲生雖異,而爲死則同,一歸於腐壞澌盡泯滅而已。而眾人之中,有聖賢者,固亦生且死於其間,而獨異於草木、鳥獸、眾人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也。其所以爲聖賢者,修之於身,施之
菩薩蠻 · 秋花最是黃葵好 [ 秦] 偰逊
秋花最是黃葵好,天然嫩態迎秋早。染得道家衣,淡妝梳洗時。
曉來清露滴,一一金杯側。插向緑雲鬢,便隨王母仙。
文心雕龍 · 隱秀 [ 南北朝] 劉勰
夫心術之動遠矣,文情之變深矣,源奧而派生,根盛而穎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隱。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複意爲工,秀以卓絕爲巧。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
夫隱之爲體,
傳習錄 · 卷中 · 答顧東橋書 · 四 [ 明] 王守仁
來書雲:“真知即所以爲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此爲學者吃緊立教,俾務躬行則可。若真謂行即是知,恐其專求本心,遂遺物理,必有暗而不達之處,抑豈聖門知行並進之成法哉?”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
傳習錄 · 卷中 · 答羅整庵少宰書 · 一 [ 明] 王守仁
某頓首啓:昨承教及《大學》,發舟匆匆,未能奉答。曉來江行稍暇,復取手教而讀之。恐至贛後人事復紛沓,先具其略以請。
來教雲:“見道固難,而體道尤難。道誠未易明,而學誠不可不講。恐未可安於聽見而遂以爲極
列子 · 湯問 · 學弈 [ 晉] 張湛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