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 [ ] 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

劉復之哀辭 [ ] 薛季宣

天胡不仁兮,瘼此下民。良苦乏賢兮,賢人名去而仙。 繄世途之好徑兮,正路榛塞。閶闔重重有慄階而進兮,不崇朝而折翼。 鴟鶚司政兮,蝙蝠之晨。猿仁何咎兮,擯自王孫。寧是不畏兮,天實爲之。 皇浩浩之充天兮,豈

戰國策 · 趙威後問齊使 [ ] 劉向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

戰國策 · 觸讋說趙太后 [ ] 劉向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爲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讋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

聲無哀樂論 [ 三國] 嵇康

有秦客問於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於金石;安樂之象,形於管絃也。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絃,知衆國之風。斯已然之事,先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三節 [ ]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

寡人之於國也 [ ]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

將苑 · 卷二 · 哀死 [ 三國] 諸葛亮

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飢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傳習錄 · 捲上 · 徐愛錄 · 門人徐愛錄 · 十二 [ ] 王守仁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後世不可復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後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唯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論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則亦不可復矣。”

文心雕龍 · 哀弔 [ 南北朝] 劉勰

賦憲之諡,短折曰哀。哀者,依也。悲實依心,故曰哀也。以辭遣哀,蓋下流之悼,故不在黃髮,必施夭昏。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事均夭枉,《黃鳥》賦哀,抑亦詩人之哀辭乎? 暨漢武封禪,而霍嬗暴亡,帝傷而作詩,

論語 · 述而篇 · 第三十二章 [ ] 孔子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左傳 · 哀公 · 哀公十六年 [ ] 左丘明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卯,衛世子蒯聵自戚入於衛,衛侯輒來奔。二月,衛子還成出奔宋。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傳】十六年春,瞞成、褚師比出奔宋。 衛侯使鄢武子告於周曰:「蒯聵得罪於君父君母,逋竄於晉

後十九日覆上宰相書 [ ] 韓愈

二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曏上書及所著文後,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懼不敢逃遁,不知所爲。乃復敢自納於不測之誅,以求畢其說,而請命於左右。 愈聞之,蹈水火者之求免於人也,不

刑法忠厚之至論 [ ] 蘇轍

古之君子立於天下,非有求勝於斯民也。爲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於其中以不能自出也;爲賞以待天下之賢才,而唯恐天下之無賢而其賞之無以加之也。蓋以君子先天下,而後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

五人墓碑記 [ ] 張溥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爲。嗚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爲時止十有一月爾。夫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