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趙太史游飛雲頂

飛雲天不遠,乘興歲將除。 雨凍河山合,風高草木疏。 路從千嶂迥,歸及五更初。 昏黑藤蘿外,膏肓信不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飛雲頂:山峯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爲某山峯的別稱。
  • 歲將除:指年末,即將迎來新年。
  • 雨凍:雨後寒冷,使得河山之間的景色顯得更加凝重。
  • 河山合:河與山連成一片,形容景色壯闊。
  • 風高:風勢強勁。
  • 草木疏:草木因風大而顯得稀疏。
  • 千嶂:連綿不斷的山峯。
  • 五更初:古代將一夜分爲五更,五更初即天快亮時。
  • 昏黑:昏暗無光。
  • 藤蘿:一種攀援植物。
  • 膏肓:古代醫學上指心臟的下部,比喻事物的要害或關鍵部分。

翻譯

飛雲頂似乎近在天邊,我們乘着興致在年末前往。雨後的寒冷使得河山連成一片,風勢強勁,草木顯得稀疏。路途穿越連綿不斷的山峯,歸來時已是天快亮時。在昏暗無光的藤蘿外,我們深信此行的關鍵意義不會是虛幻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葉春及與趙太史在年末一同遊覽飛雲頂的情景。詩中,「飛雲天不遠」一句,既表達了飛雲頂的高遠,也體現了詩人對遠方的嚮往。通過「雨凍河山合,風高草木疏」的描繪,詩人以凝重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壯闊的自然畫卷。後兩句「路從千嶂迥,歸及五更初」則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歸來的喜悅。最後,「昏黑藤蘿外,膏肓信不虛」寓意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此次遊歷意義的肯定與珍視。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