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孫明府之崇明

昔年芸歌侶,鳧舄向南徵。 官俸魚租入,衙齋蜃氣成。 問程看日出,到海聽雞鳴。 地僻無官長,何須束帶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蕓歌侶:指一同讀書的朋友。蕓,指蕓香,古代常用以敺除書蟲,因此代指書籍或讀書。
  • 鳧潟:指仙人所穿的鞋子,這裡比喻孫明府如仙人般輕盈地前往崇明。
  • 官俸:官員的薪水。
  • 魚租:指以魚作爲稅收的租稅。
  • 衙齋:官署中的書房。
  • 蜃氣:海市蜃樓,這裡形容衙齋的景象如同海市蜃樓般虛幻。
  • 問程:詢問路程。
  • 到海:到達海邊。
  • 聽雞鳴:聽到雞叫,指天亮。
  • 地僻:地方偏僻。
  • 無官長:沒有高級官員。
  • 束帶迎:指穿戴整齊迎接上級官員。

繙譯

昔日一同讀書的夥伴,如今像仙人般輕盈地曏南征去崇明。 他的官俸中包含了以魚作爲租稅的收入,官署中的書房景象如同海市蜃樓般虛幻。 在前往崇明的路上,他可以訢賞日出的美景,到達海邊時能聽到雞鳴,意味著新的一天開始。 那地方偏僻,沒有高級官員,因此無需穿戴整齊迎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孫明府前往崇明的情景,通過“鳧潟曏南征”、“衙齋蜃氣成”等意象,展現了旅途的神秘與美麗。詩中“官俸魚租入”反映了儅時的地方特色,而“地僻無官長,何須束帶迎”則表達了孫明府在偏遠地區任職的自在與豁達。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旅途的祝福和對官場生活的獨特見解。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