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司馬草堂雪霽歌
太白樓前風獵獵,驃騎營中凍旗立。
岱嶽晨光結作霞,綠野雲開雪在沙。
司馬碧油寒未起,日射轅門虎士喜。
新從淮蔡破虜歸,擬將銀甲天河洗。
節鉞時聞丹壑遊,林間散騎卸吳鉤。
飛塵一道連清濟,中使西來爲賜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雪霽(xuě jì):雪後放晴。
- 獵獵:形容風聲或旗幟飄動聲。
- 驃騎(piào qí):古代將軍的名號。
- 凍旗:因寒冷而凍結的旗幟。
- 岱嶽:指泰山。
- 轅門:古代軍營的門。
- 虎士:勇猛的士兵。
- 淮蔡:地名,指淮河與蔡州一帶。
- 虜:敵人。
- 節鉞(yuè):古代儀仗中的器物,代表權力。
- 丹壑:紅色的山谷,這裏指美麗的景色。
- 吳鉤:古代吳地產的彎刀,泛指利器。
- 清濟:清澈的河流。
- 中使:宮中派出的使者。
- 賜裘:賞賜的皮衣。
翻譯
太白樓前風聲獵獵,驃騎將軍的營中旗幟因寒冷而凍結直立。 泰山的晨光凝聚成彩霞,田野上的雲霧散開,雪留在沙地上。 司馬在碧油帳篷中還未起身,陽光照射到軍營的門,勇猛的士兵們歡喜。 新近從淮蔡一帶擊敗敵人歸來,打算用銀甲清洗天河。 時常聽說節鉞在美麗的山谷中游玩,林間有騎士卸下吳鉤。 一道飛塵連接着清澈的河流,宮中使者西來,爲了賜予皮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雪後初晴的景象,以及將軍營中的生活。詩中通過對風、旗幟、晨光、雪地等自然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寒冷而清新的氛圍。同時,通過對將軍、士兵、騎士等人物的描寫,展現了軍營中的生活和士兵們的豪情。詩的最後,通過宮中使者的到來,暗示了將軍的榮耀和朝廷的賞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闊,表達了詩人對軍旅生活的讚美和對將軍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