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虛道院訪鶴山道士

· 王問
洞虛清寒十二時,絳樓簾幕鎮長垂。 庭中槭槭捲風葉,玉露雕落青梧枝。 身騎飛龍逐流電,聞君受法通明殿。 萬里雲霄鶴一聲,夜靜歸來月如練。
拼音

所属合集

#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洞虛:指道觀,道教修煉之地。
  • 絳樓:紅色的樓閣,這裏指道觀中的建築。
  • 鎮長垂:長時間地垂掛。
  • 槭槭:形容風聲。
  • 捲風葉:被風吹動的樹葉。
  • 玉露:指清晨的露水。
  • 青梧:青色的梧桐樹。
  • 飛龍:比喻快速移動。
  • 流電:閃電,比喻速度極快。
  • 受法:接受道教的教義或法術。
  • 通明殿:道教中的神聖場所,指天宮或神殿。
  • 雲霄:高空。
  • 月如練:月亮像白色的綢帶。

翻譯

在清寒的洞虛道院,十二時辰都顯得格外清幽,紅色的樓閣簾幕長時間地垂掛着。庭院中風聲槭槭,樹葉隨風翻卷,清晨的露水雕落了青色的梧桐枝。我身騎飛龍,追逐着流電般的速度,聽說你在通明殿接受了道教的法術。萬里高空,鶴鳴一聲,夜深人靜時歸來,月亮如同潔白的綢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道士在洞虛道院中的清修生活,通過「絳樓簾幕鎮長垂」和「玉露雕落青梧枝」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身騎飛龍逐流電」展現了道士追求速度與自由的精神,而「萬里雲霄鶴一聲」則表達了道士對高遠境界的嚮往。最後,「夜靜歸來月如練」以月亮的清輝作爲歸途的背景,增添了詩意的深遠與寧靜。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道士對道教修煉生活的熱愛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

王問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進士。除戶部主事,監徐州倉,減羨耗十二三。改南職方,歷車駕郎中、廣東按察僉事。父死,不復仕,隱居湖濱寶界山,興至則爲詩文,或點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鳥皆精妙。以學行稱,門人私諡文靜先生。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