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林汝桓同年

灼灼臺上花,苒苒溪邊竹。 美人別我去,相望隔江曲。 去時寒雲深,今已春草綠。 春草綠已齊,美人行不歸。 忽聞扣我門,搴衣下庭階。 恍惚不可見,佇立自欷歔。 徘徊向中堂,日夕不能寐。 取讀舊來扎,字字形相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灼灼(zhuó zhuó):形容花朵鮮豔明亮的樣子。 苒苒(rǎn rǎn):形容植物柔弱、輕柔的樣子。 搴(qiān):提起,撩起。 欷歔(xī xū):嘆息,抽泣。

翻譯

鮮豔的花朵在臺上盛開,柔弱的竹子在溪邊搖曳。 我思念的友人離我而去,我們隔着江水相望。 你離開時寒雲密佈,如今已是春草綠意盎然。 春草已經長得很茂盛,但我的朋友卻還未歸來。 突然聽到有人敲門,我急忙撩起衣角走下庭階。 但那人影恍惚間消失不見,我只能獨自站立嘆息。 我徘徊在中堂,夜深了卻無法入睡。 拿起舊日的書信來讀,字字句句都變得陌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無盡的等待。詩中「灼灼臺上花,苒苒溪邊竹」以鮮明的意象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而「美人行不歸」則透露出詩人的孤寂與期盼。末句「字字形相忘」巧妙地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記憶的模糊,增強了詩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