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吳苕溪侍御

山居履深僻,感我使君賢。 杖屨出江津,良朋亦欣憐。 攜我上小舟,相餞靈洲邊。 使君有好懷,坐我松風筵。 野性本荒謬,禮義亦多愆。 感君得寬恕,因之發狂言。 倏言起遐思,令我心煩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杖屨(zhàng jù):柺杖和鞋子,這裏指行走。
  • 相餞:相互送別。
  • 靈洲: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松風筵:在松樹下設的宴席,形容環境清幽。
  • 荒謬:不合常理,不合禮儀。
  • (qiān):過錯,罪過。
  • 寬恕:寬容原諒。
  • 遐思:深遠的思考。
  • 煩悁(yuān):憂愁,煩惱。

翻譯

我居住在深山之中,感受到了吳苕溪侍御的賢德。他帶着柺杖和鞋子來到江邊,朋友們也都對他表示了憐愛。他帶我上了小船,我們在靈洲邊相互送別。侍御有着美好的情懷,我們在松樹下設宴,我坐在松風筵上。我的本性原本荒謬,禮儀上也多有過錯。感謝侍御的寬容和原諒,因此我敢於發表狂言。突然的言論引發了深遠的思考,使我心中充滿了煩惱和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吳苕溪侍御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自己內心的矛盾和煩惱。詩中,「杖屨出江津」和「相餞靈洲邊」描繪了送別的場景,而「松風筵」則營造了一種清幽的氛圍。作者自謙「野性本荒謬,禮義亦多愆」,但侍御的「寬恕」讓他敢於直言,這種直言又引發了內心的「遐思」和「煩悁」。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內心世界的深刻剖析。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