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 上巳
迷煙迷雨教春困。不道是、清明近。輕寒曾忍柳風狂,只待東君花信。紅藥芽嬌,山丹胎小,依舊無憑準。
蘭亭今昔何須問。消不盡、新亭恨。強將客淚付流觴,逝水難酬春怨。鶯鶯燕燕,花花草草,目送韶光褪。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巳(shàng sì):古代節日,農曆三月初三,人們在這一天有踏青、祓禊等活動。
- 東君:指春神。
- 花信:指春天的花期。
- 紅藥:即芍藥。
- 山丹:即百合花。
- 無憑準:沒有確切的消息或跡象。
- 蘭亭:指王羲之的《蘭亭序》,這裏借指文人雅集之地。
- 新亭恨:指新亭對泣,比喻憂國憂民的悲憤之情。
- 流觴:古代文人雅集時的一種遊戲,將酒杯放在曲水上游,任其順流而下,停在誰面前誰就飲酒。
- 逝水:比喻流逝的時光。
- 春怨:對春天流逝的哀怨。
- 鶯鶯燕燕:形容春天的鳥語花香。
- 花花草草:泛指春天的花草。
- 韶光: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 褪(tuì):消逝,減退。
翻譯
迷濛的煙霧和細雨讓春天感到睏倦,不知不覺中,清明已經臨近。曾經忍受過輕寒和狂風的柳樹,只是等待春神帶來的花期。芍藥的嫩芽嬌豔,百合的花蕾還小,春天的跡象依舊不明確。
蘭亭的今昔不必再問,那新亭的悲憤之情是無法消解的。勉強將自己的客居之淚融入流觴的遊戲中,但流逝的時光難以回報春天的哀怨。鶯鶯燕燕的鳥語,花花草草的春景,只能目送這美好的時光漸漸消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春景,以及對時光流逝的哀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迷煙迷雨」、「紅藥芽嬌」、「山丹胎小」等,生動地勾勒出一幅春意朦朧的畫面。通過「蘭亭今昔」與「新亭恨」的對比,表達了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的不滿。最後,以「鶯鶯燕燕」、「花花草草」等自然景象,抒發了對美好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春天和時光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