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木篇

君不見南山有杞梓,北山有松柏。仰看十仞渾無枝,直上參天數千尺。 橫柯偃蹇走蛇龍,盤根詰屈層崖拆。晝昏波濤虎豹驚,夜撼星辰罔兩泣。 長風吹林百草萎,豈與榆柳同蕭索。憶昔初成拱把時,已抱鬱郁幹雲姿。 藜蒿莽然蹊徑絕,深山大壑多嶔崎。天生異材久淪棄,一朝冥感君王知。 閶闔凌空九重起,歘下明詔四出求工師。公輸持斤匠石走,山神始獻中樑資。 乃知良木能用大,折樗散樹空離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等於八尺。
  • 橫柯:橫生的枝條。
  • 偃蹇 (yǎn jiǎn):彎曲,曲折。
  • 詰屈 (jié qū):曲折。
  • 罔兩 (wǎng liǎng):古代傳說中的山林精怪。
  • 拱把:雙手合抱的粗細。
  • 鬱郁:茂盛的樣子。
  • 幹雲:沖天。
  • 藜蒿:一種野草。
  • 莽然:茂密的樣子。
  • 嶔崎 (qīn qí):險峻。
  • 閶闔 (chāng hé):神話中的天門。
  • (xū):忽然。
  • 公輸:古代著名的工匠。
  • 匠石:工匠。
  • (chū):一種樹木,質劣不可用。
  • 離披:分散,散落。

翻譯

你看那南山有杞梓,北山有松柏。擡頭看那十仞高的樹幹,直插雲霄數千尺。橫生的枝條彎曲如蛇龍,盤根錯節,層崖裂開。白天昏暗,波濤洶涌,虎豹驚恐,夜晚搖撼星辰,山林精怪哭泣。長風吹過,百草枯萎,豈能與榆樹柳樹一同蕭索。記得當初它剛長成雙手合抱的粗細時,就已經抱有鬱鬱蔥蔥,沖天的姿態。野草茂密,小徑斷絕,深山大壑多險峻。天生異材久被遺棄,一朝感動君王知。天門凌空九重起,忽然下詔四出尋求工匠。公輸持斧,匠石奔走,山神始獻中梁之材。於是知道良木能夠發揮大用,折斷的樗樹散落一旁。

賞析

這首作品以南山杞梓、北山松柏爲喻,描繪了它們高大、堅韌、不屈的形象,通過對比百草的凋零,突出了良木的非凡氣質。詩中「長風吹林百草萎,豈與榆柳同蕭索」一句,既展現了自然界的殘酷,也暗示了良木的堅韌與不凡。後文通過君王的賞識與工匠的尋求,表達了良木終將得到重用的主題,體現了作者對人才被埋沒的惋惜與對人才被發現的期待。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是一首優秀的詠物詩。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