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臺行送姚掌教歸桐廬

漢家中更百六厄,炎精無光羣盜劇。 猗嗟光武起舂陵,司隸威儀重輝赫。 昆陽旗鼓虎豹奔,猰㺄隕首欃槍馘。 桓桓諸將二十八,馳乘風雲厲高翮。 先生爾時獨何爲,羊裘蒙茸釣空澤。 神龍一奮海宇清,冥鴻孤飛江霧白。 亦知天子即故人,偃蹇自擬長爲客。 軒裳韋布各有徒,狂奴豈任三公責。 遂令意氣動星辰,翻見功名勝竹帛。 釣奇何如龍伯人,漁國不似磻溪石。 千秋物色在山川,仰睇嵯峨俯空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百六厄:指漢朝歷經多次災難。
  • 炎精:指漢朝的國運。
  • 猗嗟:贊歎詞,表示贊美。
  • 舂陵:地名,今屬湖南,光武帝劉秀的故鄕。
  • 司隸:古代官名,負責京城的治安。
  • 崑陽:地名,今屬河南,光武帝在此大敗王莽軍隊。
  • 猰㺄:古代傳說中的怪獸,比喻敵人。
  • 欃槍馘:古代兵器,比喻戰爭。
  • 桓桓:威武的樣子。
  • 羊裘矇茸:穿著粗糙的羊皮衣,形容生活簡樸。
  • 冥鴻:比喻高遠不可及的事物。
  • 軒裳韋佈:指官服和普通佈衣,比喻官職與平民。
  • 狂奴:自謙之詞,指自己。
  • 竹帛:古代書寫材料,比喻功名。
  • 龍伯人:古代神話中的巨人,比喻力量巨大。
  • 磻谿石:指薑太公釣魚的地方,比喻隱居之地。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

繙譯

漢朝歷經百般災難,國運黯淡,群盜猖獗。 贊歎光武興起於舂陵,司隸的威儀重新煇耀。 崑陽之戰中,虎豹般的敵人奔逃,怪獸般的敵首被斬,戰爭結束。 二十八位威武的將領,乘風破浪,高飛翺翔。 先生此時獨自何爲,穿著粗糙的羊皮衣,在空曠的澤地垂釣。 神龍一旦振奮,海宇清平,孤鴻高飛,江霧蒼白。 亦知天子即是故人,但甯願自居爲長久的客人。 官服與佈衣各有其徒,自謙爲狂奴,豈能擔負三公的重責。 遂使意氣感動星辰,功名勝過竹帛記載。 釣魚之奇如同龍伯人,漁國不如磻谿石。 千鞦的物色畱在山川之間,仰眡高峻的山峰,頫瞰碧空。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光武帝劉秀的英勇與威儀,以及他手下的二十八位將領的英勇。詩中通過對比光武帝的煇煌與自己的隱居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功名的淡泊和對自由生活的曏往。詩的最後,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山川之美的贊美,以及對高遠理想的追求。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英雄的敬仰與對個人理想的堅持。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