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莊源所居後嶺前壑古木清沼凝陰返映念居此三載行將捨去因賦一詩
物遇日屢遷,流止暫不遺。
浮雲出丹巘,遊鯈遵綠漪。
心知既無滯,軀質匪有期。
俯仰同久乍,令我奄宅茲。
修竹叢尚稚,岡桐蔭每移。
雲岫半明滅,霞嶂時參差。
坐聞春鳥鳴,亦睹秋葉離。
凌景延圓暉,迎寒卻涼颸。
回首舜帝峯,濯足舂水湄。
芳草良未歇,佳期行可規。
行道昔已靡,槁木今何居。
俄頃已藉用,乘乘將焉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丹巘(yǎn):紅色的山崖。
- 遊鯈(tiáo):遊動的魚。
- 綠漪(yī):綠色的水波。
- 無滯:沒有阻礙。
- 奄宅:指暫時居住的地方。
- 雲岫(xiù):雲霧繚繞的山峯。
- 霞嶂(zhàng):被朝霞或晚霞映照的山峯。
- 涼颸(sī):涼風。
- 濯足(zhuó):洗腳。
- 舂水(chōng):水名,具體位置不詳。
- 槁木(gǎo):枯木。
- 俄頃:片刻,一會兒。
- 乘乘(chéng):形容時間流逝的樣子。
翻譯
萬物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遷,流動與靜止只是暫時的。浮雲從紅色的山崖飄出,游魚在綠色的水波中游動。我心知沒有什麼是永恆的,身體也終將消逝。在這俯仰之間,我暫時居住在這裏。修竹還顯得稚嫩,山岡上的桐樹陰影時常移動。雲霧繚繞的山峯半隱半現,霞光映照的山峯參差不齊。坐着聽春天的鳥鳴,也目睹秋天的樹葉落下。迎着陽光延長影子,卻抵擋不住涼風的侵襲。回首望向舜帝峯,洗腳在舂水邊。芳草依然茂盛,美好的時光即將到來。過去的道路已經模糊,枯木現在何處?片刻之間,時間已經借用,我將何去何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西莊源所居的景色與心境。通過「浮雲」、「遊鯈」等自然景象,表達了萬物變遷、時光流轉的哲理。詩中「心知既無滯,軀質匪有期」反映了詩人對生命無常的深刻認識。後文通過對四季變化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留戀與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