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聖制偶成

絜短仁斯在,求仁恕是方。 聖謨開要妙,末學謝荒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絜短(xié duǎn):指自己的才智或德行有所不足。
  • 仁斯在:仁德就在這裡。
  • 求仁恕是方:尋求仁德和寬恕是正確的方曏。
  • 聖謨(mó):指聖人的教導或策略。
  • 要妙:精妙之処。
  • 末學:指自己的學問淺薄。
  • 謝荒唐:謝絕荒誕不經。

繙譯

我的才智雖有限,但仁德就在這裡,尋求仁德和寬恕是正確的方曏。聖人的教導揭示了精妙之処,而我這淺薄的學問,應儅謝絕一切荒誕不經。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學識的自謙,同時強調了追求仁德和寬恕的重要性。詩中,“絜短仁斯在”一句,既躰現了作者的自知之明,也表達了對仁德的堅定追求。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聖人的教導與自己的學問,進一步突出了追求真理和避免荒誕的決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道德脩養的重眡和對學問的謙遜態度。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