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山中

· 王恭
回溪風泛落花深,啼鵙聲中見綠陰。 半壁白雲浮几席,一簾晴翠襲衣簪。 幽棲也作懷人夢,高臥猶懸戀闕心。 自笑淵明偏愛酒,山林寥落久無金。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孟夏:初夏,指農曆四月。
  • 回溪:曲折的溪流。
  • :漂浮。
  • 啼鵙(tí jú):鳥名,即杜鵑。
  • 綠陰:樹蔭。
  • 半壁:半面牆壁。
  • 几席:几案和坐席。
  • 晴翠:明亮的綠色。
  • 襲衣簪:觸及衣襟和髮簪,形容景色之美。
  • 幽棲:隱居。
  • 懷人:思念他人。
  • 高臥:高枕而臥,形容安逸。
  • 戀闕:留戀宮闕,指對朝廷的眷戀。
  • 淵明:陶淵明,東晉詩人,以愛酒著稱。
  • 山林寥落:山林空曠寂靜。
  • 無金:沒有金錢,指貧窮。

翻譯

初夏的山中,曲折的溪流上漂浮着落花,深邃而美麗。杜鵑的啼聲中,我看到了樹蔭。半面牆壁上飄着白雲,彷彿浮動在我的几案和坐席之間;一簾明亮的綠色,觸碰着我的衣襟和髮簪。

即使隱居,我也有思念他人的夢境;即使安逸地躺着,我的心仍然懸念着對朝廷的眷戀。我自嘲像陶淵明那樣偏愛酒,但在這空曠寂靜的山林中,我已經很久沒有金錢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夏山中的景色,通過「回溪風泛落花深」和「啼鵙聲中見綠陰」等句,生動地表現了自然的寧靜與美麗。詩中「半壁白雲浮几席,一簾晴翠襲衣簪」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賦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雖隱居山林,但內心仍懷有對朝廷的眷戀,以及對現實生活的自嘲,體現了詩人的複雜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