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歌爲閩憲僉孫公賦
驄馬何處來,翩翩下霜臺,七閩大道無塵埃。袖中明月連城價,腹裏琅玕柱石材。
閩山青峨峨,閩水淨如練,露冕巡行歷州縣。手持白簡繡作衣,膽落金吾鐵爲面。
佐理由來有政聲,綱紀百粵共澄清。清如金莖雲間之露白,澄似冰壺秋夜之月明。
山亦收其霧,川亦斂其滓,泰階熒熒懸六星。秋毫遙遙洞千里,列郡官曹亦如水。
憶昨霜威遍齊魯,汶陽泰嶽沾時雨。又持玉節按閩荒,鄉心幾度夢潯陽。
方今天子多殊渥,暫遣遐陬訪民瘼。早晚功成列上臺,令人更憶孫弘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驄馬(cōng mǎ):青白色的馬,古代多用於官員的坐騎。
- 霜臺:指御史臺,因其職司彈劾,爲風霜之任,故稱。
- 七閩:指古代居住在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個閩越族部落,後泛指福建。
- 露冕(miǎn):古代官員巡視時戴的帽子,因有垂簾遮陽,故稱。
- 白簡:古代御史彈劾官員時所用的文書。
- 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的治安。
- 柱石材:比喻擔當重任的人才。
- 泰階:古代星名,即三臺星,比喻國家的三公。
- 熒熒(yíng yíng):光亮閃爍的樣子。
- 六星:指泰階星,共有六顆。
- 洞千里:洞察千里之外的事物,比喻見識廣博。
- 列郡:指各個郡縣。
- 官曹:官吏的辦事機構。
- 汶陽:地名,在今山東省。
- 泰嶽:泰山,五嶽之一。
- 玉節:古代官員出使或巡視時所持的符節。
- 閩荒:指福建偏遠地區。
- 潯陽: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 殊渥(wò):特別的恩澤。
- 遐陬(xiá zōu):邊遠角落。
- 民瘼(mò):民衆的疾苦。
- 孫弘閣:指漢代名臣孫弘的府邸,比喻重要的職位或地方。
翻譯
驄馬從何處來,輕盈地在霜臺下舞動,七閩的大道上沒有塵埃。袖中藏着明月般珍貴的寶物,腹中蘊藏着如琅玕般堅實的柱石之材。
閩山青翠高聳,閩水清澈如練,戴着露冕巡視各州縣。手持白簡,繡衣如畫,膽怯的金吾鐵面。
輔佐的理由向來有政績聲名,綱紀百粵共同澄清。清如金莖上的雲間露水,澄如冰壺中的秋夜明月。
山也收起了其霧,川也收斂了其渣滓,泰階上熒熒懸掛着六星。秋毫能洞察千里之外,列郡的官吏也如水般清澈。
回憶昨日的霜威遍佈齊魯,汶陽泰嶽沐浴時雨。又持玉節巡視閩荒,鄉心幾次夢迴潯陽。
方今天子多特別的恩澤,暫時派遣到邊遠角落訪查民瘼。早晚功成後位列高臺,讓人更加懷念孫弘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官員巡視閩地的情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官員的清廉、才幹和對民生的關懷。詩中「驄馬」、「霜臺」、「白簡」等詞語,體現了官員的身份和職責,而「閩山」、「閩水」、「露冕」等則描繪了閩地的自然風光和官員巡視的場景。後文通過對官員政績的讚揚和對民瘼的關懷,表達了對清廉政治和民生福祉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理想政治的讚美和對現實民生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