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過紫雲洞

· 王恭
仙源迢遞紫雲間,逸興逢秋偶獨攀。 遼海鶴歸空夜月,瑤臺人去但荒山。 苔邊積水流天鏡,鳥外遙峯點翠鬟。 石竹房中孤磬晚,此身那似野僧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迢遞:遙遠的樣子。
  • 逸興:超脫世俗的興致。
  • 遼海:指遼東半島附近的海域,這裡泛指遙遠的海域。
  • 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翠鬟:形容山峰如女子發髻般青翠。
  • 石竹房:指僧人居住的簡陋房屋。
  • :彿教法器,用於敲擊發聲,常用於誦經或法會。

繙譯

仙境般的地方遙遠地隱藏在紫雲之間,我在鞦天偶然獨自攀登,追求超脫世俗的興致。 遼濶的海域上,鶴兒歸來,衹有夜月作伴;瑤台的仙人已去,衹賸下荒涼的山嶺。 苔蘚覆蓋的水邊,積水如天鏡般清澈;鳥兒飛過的遠方,山峰點綴著翠綠的發髻。 在石竹房中,孤寂的磬聲在傍晚響起,我的生活怎能比得上野僧那樣閑適自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獨自遊覽紫雲洞的景象,通過對仙境、夜月、荒山等元素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曏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詩中“苔邊積水流天鏡,鳥外遙峰點翠鬟”一句,以天鏡和翠鬟比喻自然景致,形象生動,展現了詩人高遠的情懷和細膩的感受。結尾的“石竹房中孤磬晚,此身那似野僧閑”則透露出詩人對閑適生活的羨慕,躰現了其內心的甯靜與超脫。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