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龕龍集並序
蓮宇最高處,青蘿隱丹梯。鐘鳴海色動,四壁聞天雞。
簝竹蒼梧野翠分,石林陰洞未歸雲。香爐峯小開窗見,水樂聲寒隔坐聞。
迴風颯颯吹鬆栝,落日澄潭見毫髮。龍眠水底呼不醒,千歲寒漦雨苔滑。
而我發遐想,興來隨所之。緣雲踏鳥道,披荒上天池。
天池色映黃姑水,手接飛藤洗雙耳,鬼谷仙源杳靄間,雁蕩天台只如此。
望海亭中載酒來,石楠花氣拂金盃。葛衣醉倒翻經榻,紗帽狂歌施食臺。
龍龕法似心無垢,宴坐禪扉說空有。玄度難酬支遁詞,鑿齒曾於道安厚。
浮樑少尹欲朝天,羣從相看惜別筵。遙想五雲雙闕下。
時時飛夢繞林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蓮宇:指佛寺。
- 青蘿:一種植物,這裏形容山間的藤蔓。
- 丹梯:紅色的階梯,指山路。
- 海色:指海邊的景色。
- 天雞:神話中的鳥,這裏指天邊的鳥。
- 簝竹:一種竹子。
- 蒼梧:地名,在今廣西。
- 石林:由石頭構成的林立景觀。
- 陰洞:幽暗的洞穴。
- 香爐峯:山峯名。
- 水樂聲:水聲,如音樂般悅耳。
- 鬆栝:松樹。
- 澄潭:清澈的潭水。
- 龍眠:龍在水中休息。
- 寒漦:寒冷的水流。
- 遐想:遙遠的思緒。
- 緣雲:沿着雲霧。
- 鳥道:險峻的山路。
- 天池:高山上的湖泊。
- 黃姑水:水名。
- 飛藤:藤蔓。
- 鬼谷:地名,傳說中的仙境。
- 仙源:仙人的居所。
- 杳靄:深遠而朦朧。
- 雁蕩:山名,在浙江。
- 天台:山名,在浙江。
- 望海亭:亭子名。
- 石楠花:一種花。
- 葛衣:用葛布製成的衣服。
- 翻經榻:讀經的書桌。
- 紗帽:輕薄的帽子。
- 施食臺:施捨食物的地方。
- 龍龕:龍形的石龕。
- 法似:佛法相似。
- 宴坐:安靜地坐着。
- 禪扉:禪室的門。
- 玄度:深遠的思考。
- 支遁:人名,東晉僧人。
- 鑿齒:人名,傳說中的仙人。
- 道安:人名,東晉僧人。
- 浮樑:地名,在今江西。
- 少尹:官職名。
- 羣從:隨從們。
- 五雲:五彩的雲,指仙境。
- 雙闕:宮殿前的兩座樓臺。
- 林泉:山林泉水。
翻譯
在佛寺的最高處,青色的藤蔓隱約可見紅色的山路。鐘聲響起,海邊的景色開始變化,四周的牆壁上可以聽到天邊的鳥鳴。
簝竹與蒼梧的翠色在野外交錯,石林中的幽暗洞穴還未被雲霧覆蓋。香爐峯在窗外小小地展現,水聲如音樂般寒冷,隔着座位可以聽到。
迴風颯颯地吹動松樹,落日的澄潭中可以看到細微的毫髮。龍在水中沉睡,無法喚醒,千年的寒冷水流和雨後的苔蘚滑膩。
而我則沉浸在遙遠的思緒中,興致來時隨意行走。沿着雲霧踏上險峻的山路,穿越荒野直達天池。
天池的水色映照着黃姑水,手握飛藤洗耳,鬼谷仙境在深遠朦朧中,雁蕩山和天台山也不過如此。
在望海亭中攜酒而來,石楠花的花氣拂過金盃。穿着葛衣醉倒在翻經的書桌旁,戴着紗帽在施食臺上狂歌。
龍龕的佛法似乎心靈無垢,安靜地坐着禪室中談論空有。玄度的思考難以回報支遁的詞句,鑿齒曾與道安深厚。
浮樑的少尹想要朝見天子,隨從們相看時感到別離的惋惜。遙想五彩雲下的雙闕,時常夢想環繞着山林泉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林禪寺的靜謐景象,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和深邃的禪意表達,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禪理的深刻感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神話元素,如「青蘿隱丹梯」、「香爐峯小開窗見」等,構建了一個超脫塵世的仙境。同時,通過對禪理的探討,如「龍龕法似心無垢」,表達了作者對內心清淨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靈淨化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