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僉憲山東高公永思堂卷

· 王恭
臨淄城頭風樹悲,東流汶水歸何時。 愁看風樹將流水,因思親沒無還期。 蘼蕪堂下秋霜色,日夕焄蒿動精魄。 三時悽愴想音容,一氣幽明本無隔。 佳城遙望鬱蒼蒼,春去秋來宿草長。 此日豐碑應表墓,他年幽壤定焚黃。 繡衣玉節承恩厚,鄉縣枌楸別來久。 藁薦東還未有期,柏臺西上頻回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臨淄:古地名,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 汶水:河流名,流經山東省。
  • 蘼蕪:一種草本植物,此處指草堂周圍的環境。
  • 焄蒿:香氣,此處形容祭祀時的香火。
  • 精魄:靈魂。
  • 三時:指春、夏、秋三個季節。
  • 幽明:指陰間與陽間。
  • 豐碑:高大的石碑,用以紀念或表彰。
  • 表墓:在墓前立碑以示紀念。
  • 幽壤:指墓地。
  • 焚黃:古代祭祀時,將黃紙焚燒以祭奠死者。
  • 繡衣玉節:形容官員的服飾和儀仗。
  • 枌楸:指家鄉的樹木。
  • 藁薦:草蓆,此處指簡陋的住所。
  • 柏臺:指官署,因古代官署多植柏樹。

翻譯

臨淄城頭的風樹悲鳴,東流的汶水何時能歸? 愁看風樹與流水,思念親人逝去無歸期。 草堂下的秋霜色,日夕間香火動搖着靈魂。 三季悽愴地想念音容,陰陽兩界本無隔閡。 遠望佳城鬱郁蒼蒼,春去秋來宿草長。 今日豐碑應立於墓前,將來墓地定會焚燒黃紙。 繡衣玉節承蒙厚恩,離鄉已久的鄉間樹木。 簡陋的住所東歸未有期,官署西上頻頻回首。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思念和對家鄉的眷戀。詩中,「臨淄城頭風樹悲,東流汶水歸何時」描繪了淒涼的景象,寓意着作者內心的哀傷和對親人歸來的期盼。通過「蘼蕪堂下秋霜色」等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渲染了悲涼的氛圍。詩的後半部分,作者通過對墓地和家鄉的描寫,表達了對親人的懷念和對家鄉的思念,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