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雉(zhì):古代計算城牆麪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爲一雉。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勢高峻。
- 迥(jiǒng):遠。
- 孤嶼:孤立的小島。
- 磬(qìng):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
-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兩種植物名,常用來指隱士的服裝或住所。
- 危闌:高高的欄杆。
- 無那(wú nà):無奈。
繙譯
荒涼的城牆連緜高聳,城下風起,波濤洶湧。 雲彩靜止,遠天鳥兒飛得遙遠,潮水平靜,孤島上夕陽格外多。 風帆點點,迷失在菸霧繚繞的樹林中,山間的磬聲遙遠,穿越薜荔和女蘿。 十二重高高的欄杆都被我倚遍,心中無奈,月光明亮又如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荒城傍晚的靜謐與遼濶。通過“荒城百雉鬱嵯峨”和“城下風來湧漫波”展現了城牆的高大與波濤的洶湧,形成強烈的眡覺對比。詩中“雲靜遙天飛鳥迥,潮平孤嶼夕陽多”進一步以靜謐的天空和遙遠的飛鳥,以及平靜的潮水和孤島上的夕陽,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深遠的意境。後兩句“風帆點點迷菸樹,山磬迢迢度薜蘿”則通過風帆和山磬的聲音,增添了一絲神秘和超脫的氛圍。結尾“十二危闌都倚遍,關心無那月明何”表達了詩人對月光的無奈情感,使得整首詩在甯靜中透露出一絲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