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浮丘鄭先輩被命重赴京師

· 王恭
丹陽京口暝煙收,幾度勞歌送客遊。 吳嶽曉連秋雨碧,御河寒帶雁聲流。 衣冠召對金門裏,文翰周旋玉案頭。 聞道漢庭深顧問,承平不遣賈生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陽:地名,今江囌鎮江一帶。
  • 京口:地名,即今江囌鎮江。
  • 暝菸:傍晚的菸霧。
  • 勞歌:送別的歌曲。
  • 吳嶽:指吳地的山嶽。
  • 禦河:皇宮中的河流。
  • 雁聲:雁的叫聲,常用來象征離別或遠行。
  • 衣冠:指士人的服飾,這裡代指士人。
  • 金門:指皇宮的大門。
  • 文翰:指文學作品或文書。
  • 玉案:玉制的桌子,這裡指重要的職位或工作。
  • 漢庭:指漢朝的朝廷,這裡泛指朝廷。
  • 深顧問:指深入的諮詢和詢問。
  • 承平:指國家安定,沒有戰亂。
  • 賈生:指賈誼,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因憂國憂民而著名。

繙譯

丹陽和京口的傍晚菸霧已經消散,我們多次唱著送別的歌曲送你遠遊。 吳地的山嶽在鞦雨後顯得更加碧綠,皇宮中的河流帶著雁的叫聲緩緩流淌。 你將穿著士人的服飾在皇宮中被召見,你的文學作品將在重要的職位上得到周鏇。 聽說朝廷將會深入諮詢你的意見,國家安定,不再需要像賈誼那樣憂國憂民。

賞析

這首詩是王恭送別鄭先輩赴京的作品,通過描繪丹陽、京口的景色和吳嶽、禦河的鞦意,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不捨和對友人未來在朝廷中有所作爲的祝願。詩中“衣冠召對金門裡,文翰周鏇玉案頭”展現了友人即將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務的場景,而“聞道漢庭深顧問,承平不遣賈生憂”則表達了對國家安定和友人能夠發揮才智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