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相見總是那樣稀少,相憶的時間卻很久很久,她那淺淺的眉色已淡如煙柳。入夜,她又放下垂,把同心結系在牀頭,在薰香的繡被裏將郎君等候。
城頭的月色白如霜雪,蟬鬢的姑娘愁欲斷腸。樹影在月落時漸漸暗去,鵲橋空空地橫在銀河上。相思的人兒還不見蹤影,只聽報曉的玉簽在耳邊迴響。
注釋
更漏子:詞牌名。又名“付金釵”“獨倚樓”“翻翠袖”“無漏子”。《金奩集》入“林鐘商調”。雙調四十六字,上片兩仄韻,兩平韻,下片三仄韻,兩平韻。
眉淺:謂眉色淺淡,如淡煙中的柳葉。澹:通“淡”。
翠幕:指翠色的簾幕。一說指牀頭錦帳。
同心:同心結。古人慣用錦帶製成的菱形連環迴文結,表現恩愛同心或結爲夫妻。
待:鄂本作“侍”。薰:薰香。
蟬鬢(bìn):此處用來形容古代美女的髮式,指髮型梳整得很美觀,鬢髮薄如蟬翼。崔豹《古今注》卷下:魏文帝宮人莫瓊樹“制蟬鬢,縹緲如蟬翼,故曰蟬鬢。”愁絕:愁極。
宮樹暗:破曉時庭院中的樹影轉暗。
鵲橋:指銀河。銀河橫斜,謂夜將盡,天將明。
玉籤:古代漏壺中的浮箭。一說報更的器具。《陳書·世祖記》:“每雞人司漏傳更籤於殿,乃令送者必報籤於階石之上,令鎗然有聲。”報明:報天曉。
序
《更漏子·相見稀》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詞作。此詞完整地描寫了閨中女子徹夜等待情人到來而終至絕望的情景。上片寫相思相憶,下片寫憶後愁極。全詞運用了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襯的手法,將清夜的冷月、幽暗的宮樹、玉籤的報曉,透過清冷的景緻渲染出悽苦的情感氛圍,塑造了一位深情的閨中思婦形象。
賞析
此詞寫閨中女子的相思愁情。上片寫女主人公因相憶而成夢。開頭就用“相見稀,相憶久”兩句,開門見山地抒寫了女主人公當時的心情。這兩句用賦法,運用簡潔明淨的語言,交代相愛的男女倍受離別之苦的折磨,點明遠人離去已久,由此引出主人公淺淡如柳的眉黛,顯示其嫺雅柔靜的氣質和孤寂淒涼的意緒。“眉淺”一句,以局部代整體的手法,寫因相思相憶,無由與遠人相見而懶畫蛾眉,眉薄妝淺,誰適爲容,將心情外化,以形寫情。儘管如此,她仍然心懷希冀,下面“垂翠幕”三句,直承“憶”字,以昔日的歡聚將女子的深情苦憶反襯出來:翠幕遮掩下,用錦帶結成同心結,又用薰香薰了繡被,許下鴛鴦比翼的心願,接着進入兩情歡好的境界。這表現了女主人公的一片癡情。
下片回到現實,寫憶後愁極。換頭三句見景生情,歡好的往昔如夢,現時所見唯有如雪的月亮,高掛城頭,而夢想中人不知何處。女主人公空對城頭上的一輪冷月,內心更感悲楚。“蟬鬢美人愁絕”直寫主人公無限悲愁,簡直是痛徹心扉,把一位深夜獨坐的怨女形象,非常真切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結末三句描寫黎明光景,深受離別折磨的女子又熬過了這一個漫漫長夜。這三句將女主人公的愁容化入樹暗、橋橫、玉簽報曉的景象中,以景寫情,使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由直抒而含蓄,由顯而隱,詞作亦由此更加韻味深長。下片除“蟬鬢美人愁絕”一句爲賦法外,“城上月”兩句和“宮樹暗”兩句,都是女子所見,“玉籤”一句,寫所聞。正是在這“見聞”之中表現了女子的無眠和“愁絕”。
作品運用了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襯的手法,將清夜的冷月、幽暗的宮樹、玉籤的報曉,皆透過清冷的景緻渲染出悽苦的情感氛圍;然而“結同心”“鵲橋橫”等癡情苦語,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女子對愛情的渴望和期待,可是她的期待之情越是殷切,失落之苦便更見沉痛,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