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長

一彎初月臨鸞鏡。雲鬢鳳釵慵不整。珠簾靜。重樓迥。惆悵落花風不定。 綠煙低柳徑。何處轆轤金井。昨夜更闌酒醒。春愁勝卻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鸞鏡(luán jìng):裝飾有鸞鳥圖案的銅鏡。
  • 雲鬢:形容女子鬢髮盛美如雲。
  • 重樓:層樓。
  • (jiǒng):高遠。
  • 轆轤(lù lu):利用輪軸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
  • 更闌:更深夜盡,深夜。

翻譯

一輪彎彎的初月照在鸞鏡上。女子如雲的鬢髮上插着鳳釵,卻慵懶地不願整理。珠簾靜靜地垂着。層層的高樓顯得高遠。她心懷惆悵,看着那被風吹落的花朵飄忽不定。 綠色的煙霧籠罩着低垂的柳徑。不知何處傳來轆轤在金井中汲水的聲音。昨夜在深夜酒意消退醒來。春天的愁緒比生病還要難受。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寫女子的情態和周圍的環境,營造出一種憂傷、惆悵的氛圍。上闋以女子對鏡梳妝的慵懶姿態開篇,表現出她內心的煩悶。「珠簾靜」「重樓迥」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寂靜和空曠,加深了她的孤獨感。「惆悵落花風不定」則將女子的愁緒與落花的飄逝相結合,更添憂傷。下闋的「綠煙低柳徑」描繪了一幅朦朧的春景,「轆轤金井」的聲音在寂靜中格外清晰,反襯出女子的寂寞。最後,「昨夜更闌酒醒。春愁勝卻病」直接表達了女子的春愁之深,甚至超過了身體上的病痛,將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細膩地刻畫了女子的愁緒,讓人感受到春天裏特有的憂傷和無奈。

馮延巳

馮延巳

馮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閒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