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黎縝之何克函黃汝昌方熙之集飲謝宗吉宅迓林元美不至

水閣聯歡北海尊,一時文酒快同論。 林逋未印登山屐,安石徒披就席巾。 白馬當筵詩句逸,黃花照眼酒杯新。 醉來卻憶前宵事,剪燭談心少一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黎縝之:人名,黎姓,縝之爲其字。
  • 何克函:人名,何姓,克函爲其字。
  • 黃汝昌:人名,黃姓,汝昌爲其字。
  • 方熙之:人名,方姓,熙之爲其字。
  • 謝宗吉:人名,謝姓,宗吉爲其字。
  • 林元美:人名,林姓,元美爲其字。
  • 北海尊:指北海的酒杯,這裏借指宴會。
  • 林逋:北宋詩人,以隱居西湖孤山,植梅養鶴著稱。
  • 登山屐:登山時穿的木屐,這裏指林逋未到。
  • 安石:指東晉名士謝安,這裏借指謝宗吉。
  • 就席巾:準備好的席巾,指準備迎接林元美。
  • 白馬:指宴會中的馬,也可能是指一種酒器。
  • 當筵:在宴席上。
  • :飄逸,指詩句優美。
  • 黃花:指菊花,秋天開放的花。
  • 剪燭:剪去燭花,使燭光明亮,這裏指夜晚的交談。

翻譯

在水閣中歡聚,舉杯共飲,如同北海的盛宴,一時之間,文人們的酒會快意地展開討論。林逋未能穿着他的登山木屐來到,謝安也只是披着準備好的席巾,未能迎接林元美。宴席上,白馬旁的詩句飄逸而出,菊花映入眼簾,酒杯也顯得格外新奇。醉意襲來,卻回憶起前一晚的事情,剪去燭花,促膝長談,卻少了一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夜水閣中的文人雅集,通過提及歷史人物林逋和謝安,增添了詩意和歷史感。詩中「白馬當筵詩句逸,黃花照眼酒杯新」一句,以白馬和黃花爲意象,形象地展現了宴會的氛圍和文人的雅緻。結尾的「剪燭談心少一人」則透露出淡淡的遺憾,表達了詩人對未能到場的林元美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雅集的風采。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