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尋,古代的長度單位,八尺爲尋。
- 色相:佛教語,指一切事物的形狀外貌。
- 一葦:比喻小船。
- 滄溟:大海。
- 禪字:指禪宗的教義。
- 菩提:佛教名詞,指覺悟的境界。
- 錫杖:僧人所持的手杖。
- 袈裟:僧人穿的法衣。
- 忘語:指忘卻言語,達到無言的境界。
- 肝腸:比喻內心。
- 潮音:潮水的聲音,也比喻佛法的宣講。
- 上清: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翻譯
奇異的石頭高聳入雲,顯露出各種形態, 卻不借助一葉小舟橫渡浩瀚的大海。 獨自一人在廣闊的天地間修行禪宗, 一念之間達到覺悟,便如同誦讀佛經。 手中的錫杖未曾懸掛,因爲並非舊日之身, 身上的袈裟不曾更換,因爲這纔是真實的形象。 內心已經超越言語,但真情依舊存在, 喜歡聆聽潮水的聲音,向着神仙的居所致敬。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高聳的怪石和禪修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禪宗境界的嚮往和對佛法的深刻理解。詩中「怪石千尋開色相」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觀的壯觀,又隱喻了禪宗的境界。後文通過「一念菩提即佛經」等句,進一步闡述了禪修的精髓,即內心的覺悟和超越言語的境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禪宗和佛法的虔誠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