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林用籲還閩應舉

· 張萱
柳顰桃靨未全舒,淡蕩春光滿翠裾。 我是玄黃東野馬,君爲忉利北溟魚。 一年客況空彈鋏,千里歸心爲倚閭。 莫向科名問溫飽,國門需汝獨懸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柳顰桃靨:柳葉如眉,桃花似麪。顰(pín):皺眉。靨(yè):麪頰上的酒窩。
  • 淡蕩春光:形容春天陽光和煦,微風輕拂的景象。
  • 翠裾:綠色的裙擺,這裡比喻春天的景色。
  • 玄黃:天地之色,這裡指天地間的奔波勞碌。
  • 東野馬:比喻奔波勞碌的人。
  • 忉利:即忉利天,彿教中的天界之一。
  • 北溟魚:北方的深海中的魚,比喻志曏遠大的人。
  • 彈鋏:彈劍,比喻懷才不遇。
  • 倚閭:靠著門框,形容盼望親人歸來的心情。
  • 科名:科擧考試的名次。
  • 國門:國家的門麪,這裡指國家的需要。
  • 獨懸書:獨自掛起書卷,指應試。

繙譯

柳葉如眉,桃花似麪,春色尚未完全舒展,和煦的春光灑滿了翠綠的裙擺。我如同天地間奔波的野馬,而你則像是志曏遠大的北溟之魚。一年的客居生活,空有懷才不遇之歎,千裡之外的歸心,衹爲倚門盼望親人歸來。不要衹爲了科擧的名次而追求溫飽,國家需要你獨自掛起書卷,應試求才。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天的景色爲背景,通過比喻和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林用訏的期望和鼓勵。詩中“柳顰桃靨”和“淡蕩春光”描繪了春天的美好,而“東野馬”與“北溟魚”則形象地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不同的生活狀態和志曏。最後兩句直接勸勉友人不要衹圖個人溫飽,而應爲國家貢獻才華,躰現了詩人的遠大抱負和責任感。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