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六首

· 徐賁
崔嵬南國山,上有百尺鬆。 挺然爲良材,枝葉鬱蘢蔥。 附根一何高,雨露濯以蒙。 巖巒互參錯,危石當其衝。 匠者徒覬覦,欲取無繇從。 所以千載間,得免斧鑿攻。 孰雲樗散木,天年獨能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勢高聳。
  • 挺然:挺拔的樣子。
  • 良材:優質的木材。
  • 鬱蘢蔥(yù lóng cōng):形容樹木茂盛。
  • 附根:樹根附着。
  • 雨露濯以蒙:雨露滋潤,蒙受恩澤。
  • 參錯(cēn cuò):錯落不齊。
  • 危石:險峻的石頭。
  • 當其衝:處於最前線,比喻處於最危險或最關鍵的位置。
  • 覬覦(jì yú):渴望得到不應得的東西。
  • 無繇從(wú yóu cóng):無法接近或採取行動。
  • 樗散木(chū sǎn mù):指無用之木,這裏比喻不被重視的人或物。
  • 天年獨能終:自然壽命得以完結。

翻譯

南國的山峯高聳入雲,山頂上生長着高達百尺的松樹。 它們挺拔而優質,枝葉茂盛,鬱鬱蔥蔥。 樹根高高地附着在山岩上,雨露滋潤,蒙受大自然的恩澤。 山巒錯落有致,險峻的石頭擋在前方。 工匠們雖然渴望得到這些木材,卻無法接近。 因此,這些松樹得以千年來免受斧鑿的侵害。 誰說那些無用之木,不能自然地終其天年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南國山上的百尺松樹,表達了對於自然之美的讚美和對自然保護的思考。詩中,「崔嵬南國山」與「百尺鬆」共同構成了壯麗的自然景觀,而「挺然爲良材」則強調了松樹的實用價值。然而,儘管這些松樹是優質的木材,但由於其生長環境的險峻,使得它們得以「千載間,得免斧鑿攻」,從而自然生長,終其天年。這不僅是對自然保護的一種隱喻,也反映了詩人對於自然與人類和諧共存的理想。

徐賁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爲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啓、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爲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徵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下獄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