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羅香 · 詠春雨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裏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峯,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拼音

譯文

春雨挾著冷氣,欺凌早開的花朵,霧氣漫著烟縷,困疲垂拂的柳樹,千里煙雨暗暗地催促著晚春的遲暮。整日裏昏暗迷蒙,像憂愁滿腹,想要飄飛又忽然停住。蝴蝶喫驚自己的翅膀濕重,落在西園栖息;春燕喜歡用濕潤的春泥築巢,飛來飛去。最無奈,是道路的泥濘,妨礙了風流男女的約會佳期,使他們華麗的車輛到不了杜陵路。 極目眺望,江面上煙霧沉沉。再加上春潮正在迅急,令人難以找到官家的渡口。遠山全都隱隱約約,宛如佳人那含情的眼睛和眉峰。臨近殘斷的河岸,可見綠綠的水波漲起,使水面上漂著片片落紅,帶著幽愁漂流嚮東。記得當日,正是因爲有你,我怕梨花被吹打纔掩起院門。正是因爲有你,我纔和那位佳人在西窗下秉燭談心。

注釋

綺羅香:史梅溪創調。綺羅香喩豪華旖旎之境,唐宋人多用於詩詞。如秦中明詩:「蓬門未識綺羅香,欲遣良媒益自傷;」歐陽文忠詩:「綺羅香裏畱佳客,弦管聲來颺晚風。」詞調即取以爲名。 做冷欺花:春天寒冷,妨礙了花兒的開放。 冥迷:迷蒙。 粉重:蝴蝶身上的花粉,經春雨淋濕,飛不起來。 西園:泛指園林。 鈿車:用珠寶裝飾的車,古時爲貴族婦女所乘。 杜陵:地名,在陝西長安東南,也叫樂遊原。 官渡:公用的渡船。 謝娘:唐代歌妓名,後泛指歌妓。

這是一首詠物名作。詠物即爲詠懷,詠春雨,衹因詞人自降生以來曾多少次見過春雨,感受過春雨,心有所悟,則將雨聲化爲詩聲。作者多角度窮形攝魄地刻繪春雨。先寫近處雨景,除「盡日冥迷」兩句正面著墨外,其餘多藉花、柳、蝶、燕,側面顯示。妨礙「佳約」,則從影響遊春方面説。下片爲遠處雨景。春潮、遠山、斷岸、一處一景,無不是春雨風光。收拍翦取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翦西窗燭」,暗含雨字,巧妙點題,詠雨隱寓惜春情悰,「惜花」、「困柳」、「催春」、「落紅」云云,均將情思融入描寫之中,不露痕迹,下字精美。「和淚謝娘眉嫵」,以眉黛與淚合寫雨中遠山,美妙入神。無一字不切「雨」字,卻全文不見「雨」字,結尾始出「雨」字,而又不露字面。綺合繡聯,巧奪天工。

賞析

史梅溪工於描摹景物,以詠物詞見長。這首詠春雨的《綺羅香》構思巧妙,摹寫生動,情致深婉,也是他的詠物佳作之一。 南宋後期,詞壇上的詠物詞,存在兩種不同的寫作傾向。一種是:幷不對所詠之物進行細致、逼眞的描摩,有時甚至根本不對「物」的形貌加以刻畫,而是竭力寫出所詠之物的「品格」,藉物的「品格」來表現作者的人格、精神。如姜白石《卜算子》:「月上海雲沉,鷗去吳波迥,行過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靜」。此詞係詠梅花,但對梅的色香、形貌,詞人全然沒有著筆,而是以明月、海鷗、竹等高潔之物作爲背景,側面襯託西泠的一棵梅樹,暗示此梅之「孤」與「潔」,從而表達出作者的性情人格。這種遺去形貌、專取品格的寫作傾向,雖有助於深化作品的意蘊,但由於其藝術表現的中心是物的品格,而非具體的形貌,因此難以給讀者具體、鮮明、生動的感受。王靜安謂讀這類詠物詞如「霧裏看花,終隔一層。」(《人間詞話》)道中南宋後期詠物詞的弱點。 詠物詞寫作的另一種傾向,重物象形貌的刻畫,在力求形似的同時兼求神似。通過對所詠之物細膩、準确的描繪,努力造成一種逼眞、生動的畫面,幷由此傳達作者的情感。史達祖此詞即是如此。 上片一下筆,詞人就創設了一種煙雨迷離昏沉的境界。濛濛春雨,帶來寒意,使性喜温暖的花兒受到摧殘,凄迷的霧氣籠罩柳樹,天空昏沉黯淡,一片暮色,彷彿是春雨偸偸促使而成。「做冷欺花」,給人以觸覺上的感受;「將煙困柳」,給人以視覺上的感受;「偷催春暮」,更是巧妙地調動了人們的聽覺器官,使人如聞春雨那沙沙的步履聲。起筆三句,不同凡響,攝住了春雨之魂,使紙面上的綿綿春雨,變成可感可觸、可見可聞的對象。 接下來的「盡日」兩句,進一步描寫春雨的特有面貌。上句是説春雨極細極密,一片迷糊,滿布空間,著重刻畫的是春雨的靜態;下句説春雨忽起忽止,下下停停,總下箇沒完,重點表現的是雨的動態。動靜結合,使春雨形象更爲鮮明、具體地呈現讀者面前。同時,又用一「愁」字,點染氣氛,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 以上五句,作者緊扣春雨特徵加以摹寫已到盡態極姸的地步。進一步刻畫,已難措筆,所以作者筆鋒一轉,寫了燕子、蝴蝶的行動。春雨霑濕蝶翅,影響它展翅飛行,故云蝶驚。春雨潤濕泥土,便於燕子銜泥築巢,故云燕喜。迷漾灰黯的春雨圖經紫燕素蝶點綴,色彩有所改觀,呈現一種凄麗的境界。燕、蝶的作用不僅側面襯託春雨,擴大了詞境,而且,蝶驚燕喜的氣氛還反襯出作者寂寞黯然的心境。 「最妨它」兩句,寫春雨對自己約會的影響。「佳約風流」,指男女約會。鈿車,以金爲飾的華麗車子。杜陵,在長安附近,漢宣帝陵墓所在地,附近多富貴人家,這裏借指與情人約會之地。春雨連綿,道路泥濘,心愛之人所乘之鈿車受阻,約會之事也就成爲泡影了。 這兩句因詠物而融入閨情。「佳約」的一方,或是作者自己。雨妨佳約,鈿車難至,懷人不見,愁情可知。這兩句,遙應前面「愁」字。作者融一片愁情於雨景之中,借春雨冥迷暗淡之境現作者懷人不見之情,情景兩者融洽無間,堪稱絶妙。 下片,作者繼續把詠雨和抒情結合一起。上片重在描寫春雨而兼寓愁緒,下片則主要抒發懷人之情而仍關合雨意。 前三句寫天色漸晚,潮隨雨漲,江水洶涌,作者站在江邊,極目遠望,但見煙波迷茫,渺無邊際,官方所設之渡口(官渡)隱沒於煙雨之中,難以尋覓。「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化用唐朝韋蘇州七絶名作《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兩句詩而自成意境。韋詩通過雨天潮急,野渡無人,小舟自橫的景色描寫,表現出一種悠然自得的閑情逸趣。史詞則承「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兩句,更進一步、更深一層表現了他的愁緒:陸路不通,則覓水道,官渡亦不見,則其愁轉濃,可以想見。寫來曲折細致、筆法多變。官渡旣不見,映入眼中的,衹是遠處隱隱約約的幾座山峰。「和淚謝娘眉嫵」一句,妙筆突起。謝娘本是唐時歌妓,這裏借指作者所思念的女子。眉嫵,指女子眉毛嫵媚。此句寫物擬人,含蘊極深。其一,生動地寫出了煙雨迷漾之中的山峰形態;其二,將遠山比作謝娘(自己之情人),可見作者因「雨妨佳約」,心頭情絲繚繞,排遣不去。其三,寫謝娘含淚,又是作者懸想對方因思念自己而傷心落淚,這種由「對面入筆」的寫法,更翻進一層顯示出作者相思之深切。這與李商隱「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詩句及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衹獨看」的詩句寫法機杼略同而層折更多、更深,的确是極爲難得的佳句。 春雨綿綿,懷人不見,傷如之何?「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兩句承上進一步寫詞人之愁。春雨磁潤,新綠遍生,花兒卻受到摧殘,脫離枝葉,帶著愁意,隨著流水飄嚮遠處。言下之意,春雨隔人,除了相思,別無他法。猶如春雨摧殘下的花兒,衹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帶將愁去」。無可奈何之情,溢於言表。其愁思之深長,讀來眞有「一江春水嚮東流」之感。 最後兩句以回想從前之事作結,依然不離雨景。「記當日門掩梨花」,化用李重元《憶王孫》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翦燈深夜語」,則脫胎李義山《夜雨寄北》:「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句。兩句回憶往事:也是這樣的春日,雨打梨花,院門深閉,自己和心愛的女子歡聚一起,翦著燈花促膝夜語。史詞兩句的意境,卻是作者已經經歷過的,是回憶的産物。作者化用前人詩詞,靈活通脫,不僅不離詠雨及思人的本旨,而且還藉此更爲眞切地反映了自己的心情。李商隱之詩本繫懸想,是想象將來歡聚,而史達祖卻用以憶昔,傷嘆歡聚長敍已成往事,眼前他衹是孤身一人,悵對沉沉大江,綿綿春雨。經過如此組合化用,形成新的境界,和全詞所要傳達的情緒契合無間,渾然一體。這樣用事,達到古人所謂「渾化無迹」的地步。 綜觀全詞,構思措辭都很工巧,沒有一字説出「雨」字,卻句句不離春雨。同時,全詞發抒愁情,寫得婉轉層折,情致深厚。張玉田認爲此詞好在;「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綺羅香:詞牌名。
  • 冥迷:迷矇。
  • 南浦:南麪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 鈿(diàn)車:用金、銀、玉、貝等鑲嵌裝飾的車子。
  • 杜陵:地名。
  • 官渡:官家設置的渡口。
  • 眉娬:形容山峰秀麗如同女子的眉黛般娬媚。

繙譯

它制造出寒冷欺負花朵,讓菸霧睏住柳樹,從千裡之外媮媮地催促春天走曏暮年。整天都迷迷矇矇,在愁苦裡想要飛走卻又停下。蝴蝶喫驚花粉沉重而在西園棲息,歡喜泥土溼潤而燕子廻歸到南邊的水邊。最妨礙那些美好約會的風流韻事,裝飾華麗的車子到不了杜陵路。

在沉沉的江麪上極目遠望,又被晚間春潮的急促所睏擾,很難找到官家的渡口。遠処的山峰隱隱約約,像是和淚的謝娘那娬媚的眉黛。靠近斷開的堤岸,新綠生長的時候,正是落花帶著愁苦漂流的地方。記得儅日關上梨花門,在深夜裡剪著燈花說悄悄話。

賞析

這首詞詠春雨,卻通篇不見“雨”字,而是通過對春雨所帶來的景象和氛圍的描繪,巧妙地傳達出春雨的特點和神韻。上闋寫春雨對自然景物的影響,如欺花睏柳,催春暮等,營造出一種迷矇哀怨的氛圍,也影響了人們的約會出行。下闋轉曏江邊的景色,描繪了潮急、峰影等,又通過新綠和落紅展現出春雨的兩麪性,既有生機的一麪,又有淒涼的一麪。全詞情景交融,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深沉的情感,將春雨的景象與人們內心的感受緊密結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史達祖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冑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於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爲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 1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