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曙色:拂曉時的天色。
翻譯
在山中行走時分,看到了黎明的天色,一路上見到的人很稀少。野鳥時而啼叫時而停歇,林中的花掉落卻不飛揚。雲霧迷濛着有仙鶴棲息的寺廟,水很滯澀在釣魚的石磯處。回頭看時天將要昏暗了,遇到僧人交談着還沒有歸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中的景色和詩人的行徑。詩中通過「曙色」表現了清晨時分的獨特氛圍,「一路見人稀」營造出一種幽靜的環境。野鳥的啼叫與停歇,林花的墜落,增添了自然的生動之態。「雲迷棲鶴寺」「水澀釣魚磯」則從另一些角度展現了山間的景緻,充滿了朦朧和神祕的美感。最後詩人因與僧人的交談而忘記了歸去,更顯其沉浸在這山林的情境之中,整首詩給人一種靜謐而富有禪意的感覺。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