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彭德懷同志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拼音

譯文

吳起鎮山險路長溝深,中央紅軍騎馬奔馳殺敵。有誰敢橫刀立馬,只有我彭德懷大將軍。

注釋

坑深:地勢險峻。 唯我彭大將軍:大戰勝利毛澤東寫詩贈於,首句即用電文句,但改“溝深”爲“坑深”。彭德懷收到這首詩後,將詩的末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爲“唯我英勇紅軍”,然後將原詩送還了毛澤東。

1935年10月21日,到達陝北的紅軍迎擊國民黨35師騎兵團2000多人,毛澤東親自在吳起鎮西山督戰迎敵,部署好戰鬥後,把指揮事宜交給彭德懷處理,戰鬥結束後,他當場賦此詩贈予彭德懷。這首詩中字裏行間跳動着凱歌的歡快音符,更跳動着革命者那顆“愛將”之心。全詩僅淺明的六字白文,便充分表現了對將才的讚揚和稱頌,在讀者心目中樹立起一位胸懷大略、指揮若定的彭大將軍的高大形象。

賞析

陝甘支隊剛到陝北吳起鎮後,國民黨部隊接踵而來。蔣介石電示各部,“朱毛赤匪長途行軍,疲憊不堪,企圖進入陝北會合劉志丹”,各部要“前往堵截,相機包圍,予以殲滅”。國民黨白鳳翔部第6師主力和歸他指揮的第3師一部從正面推進,馬鴻賓部第35師馬培清騎兵團側後迂迴,緊追陝甘支隊,企圖在吳起鎮地區殲滅陝甘支隊。連曾在臘子口地區遭受紅軍沉重打擊的魯大昌部也急急趕來,企圖報復。 詩句短促快捷、鏗鏘有力的節奏、富有歡慶情感的韻律,融入到藝術的旋律之中,畫筆婆娑起舞。詩與畫交響的協奏曲中,使我看到了吳起鎮大捷之後彭大將軍真實身影。 1935年10月21日吳起鎮戰。毛澤東與彭德懷精心部署,決定利用吳起鎮一帶的有利地形,在塬上深溝設伏,以第三縱隊幹部團節節阻擊,誘敵深入,以第二縱隊在左翼,第一縱隊在正面,首先消滅馬鴻賓部騎兵團,然後突擊其餘敵軍部隊。1935年10月21日早晨,紅軍各部祕密進入吳起鎮以西的五里溝口的設伏陣地。地形險要,殲滅敵人騎兵的好戰場,紅軍部隊在頭道川、二道川兩側的山嶺和山溝潛伏。 當國民黨軍騎兵團進入伏擊圈後,彭德懷一聲令下,手榴彈投入敵人馬羣。受驚的馬匹四處亂竄,從馬背上摔下的敵人亂作一團。紅軍各部奮勇衝鋒,經過激戰,擊潰國民黨軍騎兵團。繳獲了大批武器和戰馬。國民黨軍第6師師長白鳳翔戰後承認,第6師的重型武器都在這次戰鬥中丟棄,損失馬匹800餘匹。紅軍第10大隊大隊長黃珍在戰鬥中光榮犧牲。 毛澤東親自在吳起鎮西山督戰,但部署好戰鬥後,卻把具體指揮事宜全部交給了彭德懷和各縱隊首長處理,毛澤東見彭德懷提槍勒馬,指揮部隊衝殺,威武的英姿猶如一尊戰神,詩興大發,當場賦詩一首贈予彭德懷:“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接詩後,將最後一句改爲“唯我英勇紅軍”。 吳起鎮戰後,彭大將軍與將士們騎着戰馬巡視戰場。當彭大將軍看到毛澤東給他的詩作時,他當即拿起筆來,把末一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爲“唯我英勇紅軍”,居功而不自傲,心懷將士,展示了一位無產階級大將軍的博大胸懷!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爲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被視爲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爲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