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拼音

譯文

天濛濛,晨霧濛濛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彷彿又回到了天庭,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地問道:你可有歸宿之處?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又嘆日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是空無用。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請千萬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載着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詞”者。《清真集》入“般涉調”。明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作爲曲調,原是用於佛曲、道曲。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二·〈事始·八相太常引〉》:“而南方釋子作《漁父》、《撥棹子》、《漁家傲》、《千秋歲》唱道之辭。”《漁家傲》詞牌創調者當爲北宋範文正。《樂府紀聞》:“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願爲浮家泛宅,往來苕霅(TiáoZhà)間,作《漁歌子》。”按張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詞,亦名《漁父詞》,其調之曲拍,不傳於後世。而唐宋詞人,又多有《漁家樂》之作,其爲描寫漁人生活之詞則同。至範希文乃有本調之創,題義蓋與《漁家樂》無二致也。《東軒筆錄》雲:“範文正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曲,皆以‘塞下秋來’爲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爲‘窮塞王’之詞。及王尚書素出守平涼。文忠亦作《漁家傲》一首以送之。”是此調之創自希文,已可證明;惟所詠則漸涉於泛耳。按此調始自晏同叔,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爲名。如杜安世詞三聲叶韻,蔡申道詞添字者,皆變體也。外有《十二個月鼓子詞》,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俱多一字。歐陽永叔詞雲:“十一月,新陽排壽宴。十二月,嚴凝天地閉。”歐陽原功詞雲:“十一月,都人居暖閣。十二月,都人供暖箑。”此皆因月令,故多一字,非添字體也。 星河:銀河。 轉:《歷代詩餘》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語:天帝的話語。 殷勤:關心地。 路長: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 嗟(jiē):慨嘆。 “學詩謾有驚人”句:檃括杜甫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謾有,空有。 九萬里:《莊子·逍遙遊》中說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 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 吹取:吹得。 三山:《史記·封禪書》記載: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爲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見,但乘船前往,臨近時就被風吹開,終無人能到。蓬萊,又稱蓬壺。

此詞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託情思。全詞打破了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爲主幹,以人神對話爲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豪邁,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賞析

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易安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爲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确地嵌入了幾箇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眞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旣富於生活的眞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爲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因爲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這三句寫詞人在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温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衹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雙疊詞中,通常是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幷自成起結。過闋處,或宕開一筆,或徑承上闋意脈,筆斷而意不斷,然而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此詞則上下兩闋之間,一氣呵成,聯繫緊密。上闋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闋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爲「跨闋格」。「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報」字與上闋的「問」字,便是跨越兩闋的橋梁。「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遠征,衹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下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路長」、「日暮」四字,便槪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凈自然,渾化無迹。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紥的苦悶。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纔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易安雖爲女流,但作爲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文學家,她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綫。説「鵬正舉」,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託,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鵬正在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堪稱大手筆。「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爲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於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藉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闋寫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爲詞人的歸宿。前後呼應,結構縝密。 這首詞把眞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以至神話傳説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爲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