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守得蓮開結伴遊,約開萍葉上蘭舟。來時浦口雲隨棹,採罷江邊月滿樓。 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爲花愁。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向朱顏不耐秋。
拼音

所属合集

#鷓鴣天

譯文

湖塘中長滿了浮萍,姑娘們相約來到湖中,一起撥開浮萍採蓮。來時,旭日初昇,浦口水面上如煙的水汽,在長槳四周繚繞。採蓮後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滿了高樓。 好花無語,流水無情,年年都爲花落春去而傷愁。明天萬一西風驟然強勁,無奈蓮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會凋落。

注釋

結伴:這裏指相約、邀約。 約:攔阻。蘭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 花愁:花落春去而傷愁 朱顏:紅顏,明指蓮花,暗指採蓮女自己。

賞析

此爲採蓮詞。全詞不着重寫蓮花或採蓮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寫採蓮的環境美和採蓮女的心靈美。整首詞兼具民歌的清新明淨和文人詞的雋雅含蓄,別具情韻而又楚楚動人。上片起首兩句寫一羣女子爲了採蓮,長時期地等候蓮花盛開,蓮花開了,她們便結伴去採;湖塘里長滿浮萍,她們要上船,得先輕輕地把它撥開。這兩句寫出了姑娘們蓮開前的耐心等待、採蓮前的細緻動作。 “來時浦口雲隨棹,採罷江邊月河樓”,則寫她們的採蓮過程、採蓮環境。夏天白晝雲霧少,句中的“雲”,當指曉雲。這兩句寫的是採蓮人到了浦口,曉日初升,尚未消散的雲氣籠罩她們船棹周圍;她們採蓮休工回到江邊,夜月已上,人家的樓臺上已照滿月光。作者把這從早到晚地採蓮勞動寫得很優美。過片以後展示採蓮女子心靈的美好。她們愛惜蓮花,爲蓮花的遭遇擔憂。或許她們採蓮中,也從蓮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花不語,水空流”,好花無語,流水無情,深情無法傾訴,好景不斷流逝,人無可奈何,花也無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爲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奈朱顏不耐秋。”怕萬一西風聚然吹來,豔麗的蓮花抵擋不住,馬上就陷於飄零、憔悴。“朱顏”指花,用比擬寫法進一步人花合一了。此片細膩地寫出採蓮人多情易感的內心世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拚(pàn)得:甘願,不顧一切。
  • **爭向:怎奈,奈何。
  • **朱顏:紅顏,這裏指荷花,也可暗指女子容顏。

翻譯

守望着荷花盛開,便結伴一起去遊玩,划動小船,分開那浮萍葉子,上了精緻的蘭舟。來的時候,浦口的雲霧追隨着船槳前行,採蓮結束後,江邊的樓上已經灑滿了月光。 花兒默默不語,江水空自流淌,每年都心甘情願爲這花兒憂愁。明天萬一西風颯颯吹起,無奈這豔麗的容顏怎能經得起秋天的摧殘。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採蓮的美好場景,並融入了詞人對時光易逝、美好難駐的感慨。上闋用詞優美,幾筆勾勒出採蓮之行的美妙,「雲隨棹」「月滿樓」動靜結合,營造出空靈美妙的意境,讓採蓮過程充滿詩意浪漫。下闋筆鋒一轉,由景入情。「花不語,水空流」寫花與水的狀態,暗示時光悄然而逝。「年年拚得爲花愁」直接道出年年爲花而愁的心境,愛花憐花之情盡顯。末尾「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向朱顏不耐秋」以擔憂荷花經不住秋風侵襲,表達出對美好事物脆弱易逝的憂慮,也可看作對青春、對世間美好難以長駐的哀傷。全詞情景交融,語言清新自然又韻味悠長,情感真摯細膩,於採蓮的歡景中暗藏深深愁緒。

晏幾道

晏幾道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南昌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爲大晏,稱晏幾道爲小晏。《雪浪齋日記》雲:“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受人讚賞。 ► 2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