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拼音

所属合集

#雨

譯文

開始的時候,微雨像樹林中浮動的霧氣一樣,時有時無,若隱若現;漸漸地,分掉了一點夜晚的涼意,讓人感覺到了它的存在。 夜深了,它透窗入戶,讓燈火閃爍不定,離窗很遠也能感覺到它的冰涼;仔細聽還能感覺到從空曠的院子裏傳來的輕微淅瀝聲。

注釋

林靄(ǎi):林中的雲氣。靄,霧氣。 稍:漸漸。共:與,跟。 迥(jiǒng):遠。一作“逼”。 虛:這裏是空曠的意思。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詠雨詩。此詩前兩句寫傍晚前後微雨剛落不久的情景,後兩句寫夜深後微雨落久的情景。全詩摹寫入微,繪形繪聲,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微雨的內在神韻,其妙處在於從虛處着筆,避免從正面鋪寫雨的形態,只是借人的感受作側面烘托,顯得非常靈活而新鮮。

賞析

李商隱寫了不少詠物詩,不僅體物工切,摹寫入微,還能夠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物象的內在神韻。這首《微雨》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 此詩詠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覺的,很難把它真切地表現出來。詩中描寫全向虛處落筆,藉助於周圍的有關事物和人的主觀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襯、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 開頭兩句從傍晚時分寫起,這時微雨剛下,視覺上像看到它隨着樹林中的霧氣一起浮動,根本分不清是霧還是雨;逐漸地,微雨伴同夜幕降臨,它分得了晚間的絲絲涼意。後面兩句續寫下去,寫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沒有停的情景。夜間微雨久久不停,氣溫隨之下降,人在屋內,即使遠離窗子,仍然感到有點冷,而那寒氣彷彿還侵逼到那閃搖不定的燈火上。久雨後的空氣也變得潮溼了,雨點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聽到近處水面傳來的微弱的淅瀝聲。四句詩寫出了從黃昏到夜晚間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過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覺,而後漸能察覺,寫得十分細膩而熨貼,但又沒有一個字直接刻畫到微雨本身,僅是從林靄、夜涼、燈光、水聲諸物象來反映微雨帶給人的各種感覺,顯示了作者寫景狀物出神入化的藝術功底。用字也極有分寸,“初隨”“稍共”“侵”“冷”“虛”“近”,處處扣住微雨的特點,一絲不苟。 這首詩體物傳神,刻畫入微,虛處着筆,雨中有人。朦朧,迷離,似愁緒,可意會不可言傳。全詩不着一個雨字,只是藉助周遭相關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觀感受來表現微雨的形態,卻是很成功的。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