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 程垓
金鴨懶薰香,向晚來春酲,一枕無緒。濃綠漲瑤窗,東風外、吹盡亂紅飛絮。無言佇立,斷腸惟有流鶯語。碧雲欲暮。空惆悵,韶華一時虛度。 追思舊日心情,記題葉西樓,吹花南浦。老去覺歡疏,傷春恨,都付斷雲殘雨。黃昏院落,問誰猶在憑欄處。可堪杜宇。空只解聲聲,催他春去。
拼音

所属合集

#白香詞譜

注釋

金鴨:銅製鴨形香爐。 酲(chéng):病酒。 “碧雲”句:南朝梁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雲合,佳 人殊未來。” 韶華:年華。 斷雲殘雨:指男女情事。典出戰國宋玉《高唐賦》。 杜宇:杜鵑鳥。鳴聲似言“不如歸去”。​

賞析

據《詞苑叢談》卷八載,程垓在錦江戀一妓,別時作《酷相思》相贈。這首詞可能是作者晚年回憶這段情事而作。少年情事老來悲,“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真到了遲暮之年,回首前塵,一片茫然,鬱鬱寡歡——如果他還沒有抹去那點兒心中甜蜜回憶的話。上片寫暮春時分,作者懨懨無緒,春愁無聊,對下片來說,這是背景介紹,爲“春恨”作鋪墊。下片則寫愁的原因。順序而下,步步逼近中心。那是個暮春時節,他爐香也不燒,懶洋洋地,酒醉後懨懨似病,無聊地躺着,看着窗外的濃陰密綠,落紅飛絮,心情惆悵。流鶯啼鳴,已到了春歸時候,一年好景將盡,這使他想起自己的年華漸漸老去,更是感慨無可言說。“碧雲欲暮”,引前人詩句,逗起下片的思念情人。詞的上片,我們大抵上可以從五代詞人馮延巳《蝶戀花》中找到些影子,如:“斷腸銷魂,看卻春還去”;“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裏無尋處。”等等。下片直接用“追思”開首,一下子將現實拉回到過去。“題葉西樓,吹花南浦”,可能包含着作者與戀人相悅相愛的細節,他的《最高樓》也寫思念這位戀人的事,其中有兩句道:“緗裙羅襪桃花岸,薄衫輕扇杏花樓。”與《南浦》所寫當是同一地點發生的事。接下去詞又跌回現實中來,而今老矣,人生長恨歡娛少,到老了尤其如此。年輕時的浪漫愛情,對老年人來說,正如過眼雲煙,霽後的雨絲風片,不能再得了,空留餘恨。這是的“斷雲殘雨”,不能單純地按小說詞彙中的“雲雨”一詞來解釋,而應該是帶有點雙關性質的。也就是說既有情愛的成分在,也有一去不返的意思在,這兩者對作者來說原是聯繫在一起的。“黃昏院落”後面的一問,是由我及人。意思是當時薄暮生愁的時候,那人兒也許在倚着欄杆思量吧!這當然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事實上未必如此,於此也可見作者對這位女子的癡情,到老不變。但是,這都是無可奈何的事,愛情的機緣一旦失去,就永遠無法追回,縱然是千萬遍悔恨,也無濟於事。就像這美麗的春天,稍縱即逝,時光不能倒流,同樣的春天是不會再來的。這就是結尾三句的詞意,字面寫景,骨子裏還是寫情,叫景中情。上文提及的作者另一首詞《最高樓》,同樣是晚年相思之曲,意境近似,今附錄於此,可以加深對《南浦》一詞的理解。
程垓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遊臨安,陸游爲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餘頃歲遊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悽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 1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