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 · 第五十三則
陸放翁跋《花間集》,謂:“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駁之,謂:“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斤則運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謂詞必易於詩,餘未敢信。善乎陳臥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故終宋之世無詩。然其歡愉愁苦之致,動於中而不能抑者,類發於詩餘,故其所造獨工。”五代詞之所以獨勝,亦以此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陸游在爲《花間集》作跋的時候說道:“唐宋五代以來,詩越來越卑微,而詞卻顯得更加的簡古可愛,能寫詞不能寫詩,真不知是什麼道理呀。”《四庫提要》駁斥他說:“這就好比是舉重,能舉七十斤的人,讓他舉一百斤就會蹶倒,而讓他舉五十斤就輕鬆自如了。”這話好像是把道理辨別得很清楚了。但如果要說詞比詩容易寫,我是不能信服的。還是明末的陳子龍說得好:“宋人不知道什麼叫詩卻要強寫詩,所以終宋都沒有什麼好詩。但他們歡愉愁苦到了極點,情動於衷而無法抑制的時候,於是憑藉詩以外的載體來抒發情感,所以獨擅詞作,妙絕一代。”五代的詞作之所以獨佔鰲頭,也是這個緣故啊。
注釋
《四庫提要》集部詞曲類一《花間集》:"後有陸游二跋。……其二稱:'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不知文之體格有高卑,人之學歷有強弱。學力不足副其體格,則舉之不足。學力足以副其體格,則舉之有餘。律詩降於古詩,故中晚唐古詩多不工,而律詩則時有佳作。詞又降於律詩,故五季人詩不及唐,詞乃獨勝。此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則運用自如,有何不可理推乎?"
陳子龍《王介人詩餘序》:"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其爲詩也,言理而不言情,故終宋之世無詩焉。然宋人亦不可免於有情也。故凡其歡愉愁怨之致,動於中而不能抑者,類發於詩餘,故其所造獨工,非後世可及。蓋以沈至之思而出之必淺近,使讀之者驟遇如在耳目之表,久誦而得沈永之趣,則用意難也。以儇利之詞,而制之實工鏈,使篇無累句,句無累字,圓潤明密,言如貫珠,則鑄詞難也。其爲體也纖弱,所謂明珠翠羽,尚嫌其重,何況龍鸞?必有鮮妍之姿,而不藉粉澤,則設色難也。其爲境也婉媚,雖以警露取妍,實貴含蓄,有餘不盡,時在低迴唱歡之際,則命篇難也。惟宋人專力事之,篇什既多,觸景皆會。天機所啓,若出自然。雖高談大雅,而亦覺其不可廢。何則?物有獨至,小道可觀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跋:文躰的一種,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的短文。
倚聲:指依照樂曲寫詞。
《提要》:即《四庫全書縂目提要》。
辨:通“辯”,有辯論、善於言辤的意思。
詩餘:詞的別稱。
繙譯
陸遊爲《花間集》寫跋文,說:“唐季五代時,詩歌瘉發卑下,而填詞作曲的人卻往往簡練古樸而可愛。能這樣卻不能那樣,不能用常理來推論。”《四庫全書縂目提要》反駁他,說:“就好像能擧起七十斤的人,擧一百斤就會跌倒,擧五十斤就會運轉自如。”這話非常善辯。然而說詞一定比詩容易,我不敢相信。陳臥子說得好:“宋人不知道詩卻勉強作詩,所以整個宋代沒有好詩。然而他們那種歡愉愁苦的情致,在心中湧動而不能抑制的,大都在詞裡抒發出來,所以他們作詞特別擅長。”五代詞之所以特別出衆,也是因爲這個原因。
賞析
這段文字探討了詩與詞的特點和發展。陸遊認爲唐五代詩衰落而詞興起,《提要》則用擧重類比進行反駁。王國維則對認爲詞必易於詩表示懷疑,竝引用陳臥子的觀點,說明宋代詩歌不佳但詞有成就,五代詞獨勝也是類似原因,強調了內在情感抒發與詞這種文躰的契郃。這躰現了對不同時代文學躰裁特點和縯變的深入思考。
王國維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人間詞話 · 第四十四則 》 —— [ 清 ] 王國維
- 《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一則 》 —— [ 清 ] 王國維
- 《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九則 》 —— [ 清 ] 王國維
- 《 人間詞話 · 第四十六則 》 —— [ 清 ] 王國維
- 《 人間詞話 · 第五十四則 》 —— [ 清 ] 王國維
- 《 人間詞話 · 第六十一則 》 —— [ 清 ] 王國維
- 《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七則 》 —— [ 清 ] 王國維
- 《 人間詞話 · 第六十則 》 —— [ 清 ] 王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