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泰伯篇
秋本無愁,奈客裏、秋偏岑寂。身老大、忺敲秦缶,懶移陶甓。萬誤曾因疏處起,一閑且向貧中覓。笑新來、多事是征鴻,聲嘹嚦。
雙戸掩,孤燈剔。書束架,琴懸壁。笑人間無此,小窗幽闃。浪遠微聽葭葉響,雨殘細數梧梢滴。正依稀、夢到故人家,誰橫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忺(xiān):適意,高興。
- 秦缶:秦國的瓦器,可作打擊樂器。戰國時秦昭王與趙惠文王會於澠池,秦王令趙王鼓瑟,藺相如以性命逼秦王擊缶爲趙王爭回顏面。這裏「忺敲秦缶」表達一種別樣的情懷。
- 陶甓(pì):陶製的磚。晉朝陶侃無聊時早晨把磚從室內搬到室外,傍晚又搬回室內,用來自勉勵志。「懶移陶甓」體現詞人此時已無那般進取的心力。
- 嘹嚦(liáo lì):形容聲音響亮悽清。
- 幽闃(qù):幽靜寂靜。
翻譯
秋天原本沒有愁緒,無奈在旅居在外時,秋天卻顯得格外冷清孤寂。我年紀漸大,如今只樂意隨意敲擊幾下瓦盆之類,懶得去像陶侃那樣搬磚自勵。許多的失誤都是因爲疏忽大意而起,而一份閒適不妨就在貧窮之中去尋覓。可笑那新近添亂的是一羣南飛的大雁,它們叫聲嘹亮又淒涼。
關上兩扇門,挑亮孤獨的燈。書籍捆束堆在書架上,琴也高高掛在牆壁。我暗自好笑,這世間不會有我這小窗下這般幽靜寂靜的所在。遠處波浪聲中微微聽到蘆葦葉子的聲響,殘餘的雨滴從梧桐樹梢緩緩落下,我一一細細點數。在似夢非夢間,正彷彿夢到了故人的家,卻不知是誰在那吹起了橫笛。
賞析
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抒發了詞人處於人生暮年、旅居他鄉的複雜心境。上片開篇點明雖秋本無愁,但因客居而覺秋之岑寂,通過「忺敲秦缶,懶移陶甓」等行爲的表述,生動展現出詞人歷經滄桑後,進取之心不再,轉而追求隨性閒適的心態變化。「萬誤曾因疏處起,一閒且向貧中覓」在悔恨過往錯誤的同時,又自我安慰於貧苦中找尋閒適,蘊含着歷經波折後的豁達。「徵鴻」的「嘹嚦」之聲,更是增添了一絲愁緒與孤寂氛圍。 下片用「雙戶掩,孤燈剔。書束架,琴懸壁」描繪出詞人幽居獨處的畫面,「小窗幽闃」強調環境清幽孤僻。「浪遠微聽葭葉響,雨殘細數梧梢滴」兩句,以細膩的聽覺感知外界細微聲響,進一步體現出環境的靜謐,也反映出詞人此刻內心的敏感與寂寥。最後「夢到故人家,誰橫笛」以夢入筆,笛聲悠揚喚起對故人的思念,餘韻悠長,讓這份愁思更顯深沉動人 。整首詞通過多種意象巧妙組合,勾勒出獨特的意境,將詞人豐富而敏感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 。
蔣捷
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字勝欲,號竹山。先世爲宜興鉅族。宋度宗咸淳十年(西元一二七四年)進士。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遁跡不仕。家居竹山,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元成宗大德間,憲使臧夢解、陸義齋交章薦其才,卒不就,氣節爲時人所重。平生著述以義理、小學爲主,尤工詞,與周草窗、王碧山、張玉田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故國之思、山河之慟,詞風兼融豪放婉約,以悲凉清俊、蕭寥疏爽爲主,旣無辛派後勁粗放直率之病,亦無姜派末流刻削隱晦之失。詞調時有清新輕快之作,不似時人碧山、玉田詞一味低沉陰暗,尤以造語奇巧之作,於宋季詞壇獨標一格,卓然成家,下啓淸初陽羡詞派。淸劉融齋謂:「竹山詞未極流動自然,然洗練縝密,語多創獲。其志視梅溪較貞,視夢窗較清。劉文房爲『五言長城』 ,竹山其亦『長短句之長城』 歟!」有《竹山詞》(存詞九十餘首)、《小學詳斷》等著作傳世,其中《竹山詞》一巻,收入毛汲古《宋六十名家詞》本、《彊邨叢書》本, 又《竹山詞》二卷,收入渉園影宋元明詞續刊本。淸 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巻八》有傳。
► 94篇诗文
蔣捷的其他作品
- 《 賀新郎 · 彈琵琶者 》 —— [ 宋 ] 蔣捷
- 《 浪淘沙令 · 重九 》 —— [ 宋 ] 蔣捷
- 《 女冠子 · 競渡 》 —— [ 宋 ] 蔣捷
- 《 左傳 · 子革對靈王 》 —— [ 宋 ] 蔣捷
- 《 瑞鶴仙 · 壽東軒立冬前一日 》 —— [ 宋 ] 蔣捷
- 《 江城梅花引 · 荊溪阻雪 》 —— [ 宋 ] 蔣捷
- 《 銅官山 》 —— [ 宋 ] 蔣捷
- 《 賀新郎 · 其二約友三月旦飲 》 —— [ 宋 ] 蔣捷
相关推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 《 荀子 · 解蔽第二十一 》 —— [ 周 ] 荀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回鄉偶書二首 · 其一 》 —— [ 唐 ] 賀知章
- 《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 》 —— [ 周 ] 釋迦牟尼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