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卷三·疾病死

福壽康寧,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無。惟智者能調,達人自玉。問人病曰貴體違和,自謂疾曰偶沾微恙。罹病者,甚爲造化小兒所苦;患病者,豈是實沈臺駘爲災。病不可療,曰膏肓;平安無事,曰無恙。 采薪之憂,謙言抱病;河魚之患,系是腹疾。可以勿藥,喜其病安;厥疾勿瘳,言其病篤。瘧不病君子,病君子正爲瘧耳;卜所以決疑,既不疑復何卜哉?謝安夢雞而疾不起,因太歲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將屬纊,將易簣,皆言人之將死;作古人,登鬼籙,皆言人之已亡。親死則丁憂,居喪則讀《禮》。 在牀謂之屍,在棺謂之柩。報孝書曰訃,慰孝子曰唁。往吊曰匍匐,廬墓日倚廬。寢苫枕塊,哀父母之在土;節哀順變,勸孝子之惜身。男子死曰壽終正寢,女人死曰壽終內寢。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土人死曰不祿,庶人死曰死,童子死曰殤。 自謙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自言父死曰失怙,母死曰失恃,父母俱死曰失怙恃。父死何謂考,考者成也,已成事業也;母死何謂妣,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百日內曰泣血,百日外曰稽顙。期年曰小祥,兩期曰大祥。不緝曰斬衰,緝之曰齊衰,論喪之有輕重;九月爲大功,五月爲小功,言服之有等倫。 三月之服曰緦麻,三年將滿曰禫禮。孫承祖服,嫡孫杖期;長子已死,嫡孫承重。死者之器曰明器,待以神明之道;孝子之枚曰哀杖,爲扶哀痛之軀。父之節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節在內,故杖取乎桐。以財物助喪家,謂之賻;以車馬助喪家,謂之賵;以衣殮死者之身,謂之禭;以玉實死者之口,謂之琀。 送喪曰執紼,出柩曰駕輀。吉地曰牛眠地,築墳曰馬鬣封。墓前石人,原名翁仲;柩前功布,今日銘旌。輓歌始於田橫,墓誌創於傅奕。生墳曰壽藏,死墓曰佳城。墳曰夜臺,壙曰窀穸。已葬曰瘞玉,致祭曰束芻。春祭曰禴,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 飲杯棬而抱痛,母之口澤如存;讀父書以增傷,父之手澤未泯。子羔悲親而泣血,子夏哭子而喪明。王裒哀父之死,門人因廢《蓼莪》詩;王修哭母之亡,鄰里遂停桑柘杜。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皋魚增感,與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之逮存,曾子興思。故爲人子者,當思木本水源,須重慎終追遠。
拼音

所属合集

#幼學瓊林

注釋

福壽康寧,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無。 惟智者能調,達人自玉。智者能夠調和五臟身心,通達的人會自我珍重。 問人病曰貴體違和,自謂疾曰偶沾微恙。違和:不調和。微癢:小毛病 罹病者,甚爲造化小兒所苦;患病者,豈是實沈臺駘爲災。罹:遭遇。實沈、臺駘:傳說中的參神、汾神,能使人生病。駘:音臺,劣馬。 病不可爲,曰膏肓;平安無事,曰無恙。膏:指心下的部位。肓:指胞腹之間的橫隔。 采薪之憂,謙言抱病;河魚之患,系是腹疾。採薪:意思是患病不能負薪。因爲魚腐爛是從內至外,故用河魚之患指腹泄。 可以勿藥,喜其病安;厥疾勿瘳,言其病篤。厥:謂足逆冷也。廖:愈。 瘧不病君子,病君子正爲瘧耳;卜所以決疑,既不疑復何卜哉?晉朝有一小兒的父親病了,有人問他:“你父親是有品德的君子,怎麼會得瘧疾呢?”小兒說:“正因爲它讓君子患病,所以才叫瘧疾。 謝安夢雞而疾不起,因太歲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晉代謝安夢見乘坐桓溫的車子走了十六裏,看見一隻白雞就停下來了。不知何意。後來謝安接替桓溫任宰相,過了十六年忽然得病,謝安才悟到:“原來十六裏意味着十六年,見到白雞而停止,意味着酉年,我將一病不起了。”不久果然病死。楚王吃飯時吃出一條水蛭來,想吐掉又怕廚師因此獲罪,就勉強吞進去而得病。令尹知道其中的緣由,就對楚王說:“大王有這樣的德行,此病不會有什麼傷害。”後來果然好了。 將屬纊,將易簀,皆言人之將死;作古人,登鬼籙,皆言人之已亡。屬纊:將綿放在人鼻下,檢查是否斷氣。纊:音曠,新絲或綿絮。易簀:換下竹蓆。簀:音責,竹蓆。籙:音錄,簿籍。 親死則丁憂,居喪則讀禮。丁憂:遭遇憂傷,指居喪。讀禮:《禮記》中載,死者未葬時讀葬禮,既葬則讀祭禮。 在牀謂之屍,在棺謂之柩。柩:裝了屍體一棺材。 報喪書曰訃,慰孝子曰唁。訃:報喪的文告。唁:慰問死者家屬。 往吊曰匍匐,廬墓日倚廬。匍匐:爬行,指前往弔唁。倚廬:古代在父母墓邊搭小屋居住以守墓,稱爲倚廬。 寢苫枕塊,哀父母之在土;節哀順變,勸孝子之惜身。苫:音山,用茅草編成的覆蓋物。塊:土塊。 男子死曰壽終正寢,女人死曰壽終內寢。正寢:正廳。內寢:內室。古代男子將要死時,就移到正廳東首,以候氣絕。如果是女子仍然躺在內室。 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土人死曰不祿,庶人死曰死,童子死曰殤。薨:音轟。 自謙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自言父死曰失怙,母死曰失恃,父母俱死曰失怙恃。怙:仰仗。恃:依靠。 父死何謂考,考者成也,已成事業也;母死何謂妣,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克媲父美:可以和父親媲美。 百日內曰泣血,百日外曰稽顙。稽顙:叩頭。顙:音嗓,額頭。 期年曰小祥,兩期曰大祥。 不緝曰斬衰,緝之曰齊衰,論喪之有輕重;九月爲大功,五月爲小功,言服之有等倫。衰:古代喪服,用粗麻布製成。喪服有五種,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按與死者的不同關係穿用。穿的時間也有長短,大功要穿九個月,小功要穿五個月,緦麻要穿三個月。斬衰:不縫邊的喪服。齊衰:縫邊的喪服。 三月之服曰緦麻,三年將滿曰禫禮。禫禮:指除去喪服的祭禮。禫:音淡,古時喪家除服的祭祀 孫承祖服,嫡孫杖期;長子已死,嫡孫承重。祖父母死了,嫡孫要服一年喪,手中拿着喪杖,稱爲杖期。承重:長子死了,由嫡孫代替服喪,稱爲承重孫,即承擔重任的意思。 死者之器曰明器,待以神明之道;孝子之枚曰哀杖,爲扶哀痛之軀。明器:陪葬的器物。 父之節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節在內,故杖取乎桐。父親的氣節在外,所以哀杖用竹子製作。 以財物助喪家,謂之賻;以車馬助喪家,謂之帽;以衣殮死者之身,謂之禭;以玉實死者之口,謂之琀。賻:音父。 送喪曰執紼,出柩曰駕輀。執紼:拉住繩子。紼:指引棺材入墓穴的繩子。輀:音耳,喪車也。 吉地曰牛眠地,築墳曰馬鬣封。牛眠地:牛睡覺的地方,指風水好。晉代陶侃的父親死後,將下葬時,牛不見了,有老人說:“牛睡在前面山間的污泥中,如果將死者葬在那裏,後代會出將軍。”陶侃後來果然當了將軍。馬鬣封:孔子安葬母親後,築的墳像馬脖子上的鬣毛。 墓前石人,原名翁仲;柩前功布,今日銘旌。銘旌:指靈樞前記載功勞的布。 輓歌始於田橫,墓誌創於傅奕。 生墳曰壽藏,死墓曰佳城。壽藏:給活人修的墳。 墳曰夜臺,壙曰窀穸。夜臺:指墓中昏暗如夜。窀穸:音諄昔,墓穴。 已葬曰瘞玉,致祭曰束芻。瘞:音義,埋。束芻:將青草放在靈前。 春祭曰禴,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禴:讀作樂。禘:音帝。烝:音爭。 飲杯棬而抱痛,母之口澤如存;讀父書以增傷,父之手澤未泯。用母親用過的杯子而心中悲痛,母親口中的氣息像還存在一樣。棬:音圈,曲木製成的飲器。 子羔悲親而泣血,子夏哭子而喪明。 王裒哀父之死,門人因廢蓼莪詩;王修哭母之亡,鄰里遂停桑柘社。裒:音掊。晉代人王裒一讀到懷念父母的《蓼莪》詩就悲痛欲絕,他的學生因此不再讀這首詩。停桑柘社:魏朝王修的母親因爲在社日那天去世,次年社日,鄰里因爲王修極爲悲痛,就停止了社日活動。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皋魚增感;與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之逮存,曾子興思。皋魚:齊國人,曾對孔子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兒子想贍養雙親已不在。”後來痛哭而死。曾子曾說:“與其殺牛去祭祀,不如在親人活着的時候用雞豬好好供養。” 故爲人子者,當思木本水源,須重慎終追遠。慎終追遠:重視安葬,追念逝者。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爲《幼學瓊林》的編撰者,其《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啓蒙讀物。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