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文臣

帝王有出震向離之象,大臣有補天浴日之功。三公上應三臺,郎官上應列宿。宰相位居臺鉉,吏部職掌銓衡。吏部天官大冢宰,戶部地官大司徒。禮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 都憲中丞,都御史之號;內翰學士,翰林院之稱。天使譽稱行人,司成尊稱祭酒。稱都堂曰大撫臺,稱巡按曰大柱史。方伯、藩侯,左右佈政之號;憲臺、廉憲,提刑按察之稱。宗師稱爲大文衡,副使稱爲大憲副。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貳候,同知譽美。郡宰、別駕,乃稱通判;司理、豸史,讚美推官。刺史、州牧,乃知州之兩號;豸史、臺諫,即知縣之以稱。鄉宦曰鄉紳,農官曰田畯。鈞座、臺座,皆稱仕宦;帳下、麾下,並美武官。秩官既分九品,命婦亦有七階。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婦人受封曰金花誥,狀元報捷曰紫泥封。唐玄宗以全甌覆宰相之名,宋真宗以美珠箝諫臣之口。金馬玉堂,羨翰林之聲價;朱幡皁蓋,仰郡守之威儀。臺輔曰紫閣名公,知府曰黃堂太守。府尹之祿二千石,太守之馬五花驄。代天巡狩,贊稱巡按;指日高升,預賀官僚。 初到任曰下車,告致仕曰解組。藩垣屏翰,方伯猶古諸侯之國;墨綬銅章,令尹即古子男之幫。太監掌閹門之禁令,放曰閹宦;朝臣皆縉笏於紳間,故曰縉紳。蕭曹相漢高,曾爲刀筆吏;汲黯相漢武,真是社稷臣。 召伯布文王之政,嘗合甘棠之下,後人思其遺愛,不忍伐其樹;孔明有王佐之才,嘗隱草廬之中,先主慕其令名,乃三顧其廬。魚頭參政,魯宗道秉性骨鯁;伴食宰相,盧懷慎居位無能。王德用,人稱黑王相公;趙清獻,世號鐵面御史。漢劉寬責民,蒲鞭示辱;項仲山潔己,飲馬投錢。 李善感直言不諱,竟稱鳴鳳朝陽;漢張綱彈劾無私,直斥豺狼當道。民愛鄧侯之政,挽之不留;人言謝令之貪,推之不去。廉範守蜀郡,民歌五褲;張堪守漁陽,麥穗兩歧。 魯恭爲中牟令,桑下有馴雉之異;郭汲爲幷州守,兒童有竹馬之迎。鮮于子駿,寧非一路福星;司馬溫公,真是萬家生佛。鸞鳳不棲枳棘,羨仇番之爲主簿;河陽遍種桃花,乃潘岳之爲縣官。劉昆宰江陵,昔日反風滅火;龔遂守渤海,令民賣刀買牛。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著。
拼音

所属合集

#幼學瓊林

注釋

三公上應三臺,郎官上應列宿。三臺:三臺星。三公:一般指太師、太保、太傅。郎官:帝王的侍從官。 宰相位居臺鉉,吏部職掌銓衡。臺:指三臺星。鉉:舉鼎用的器具。銓衡:度量工具。 吏部天官大冢宰,戶部地官大司徒,禮都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周禮》中官職稱爲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都憲中丞,都御史之號、內翰學士,翰林院之稱。都御史:明代監察機構御史臺的長官。翰林院:翰林學士是負責爲皇帝起草文書的官員。 天使,譽稱行人;司城,尊稱祭酒。行人:古代傳達皇帝詔令的官員。祭酒:代管理國了監學府的官員。 稱都堂曰大撫臺,稱巡按曰大柱史。大撫臺:明代巡撫兼任都察院副都御史,故稱大撫臺。大柱史:稱巡撫爲大柱史,又稱侍御、總馬、執法大夫、繡衣使者。 方伯、藩侯,左右佈政之號;憲臺、廉憲,提刑按察之稱。佈政:掌管一省戶政賦役的行政長官。按察:掌管一省的刑法事務。 宗師稱爲大文衡,副使稱爲大憲副。文衡:掌管一省教育的官。憲副:是監察史的副手。 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貳候,同知譽美。秦滅諸侯,設置郡,郡設郡守,轄地相當於方伯諸侯。唐代改郡爲州,改太守爲刺使。同知:是一府的副長官。 郡宰、別駕,乃稱通判;司理、棄史,讚美推官。通判:即督糧長官。通判跟隨刺史巡視,另乘一輛車,故稱別駕。推官:是府中理刑辦案的官員。 刺史、州牧,乃知州之兩號;棄史、臺諫.即知縣之以稱。 鄉宦曰鄉紳,農官曰田畯。古代管農事、田法的官。 鈞座、臺座,皆稱仕宦;帳下、麾下,並美武官。大將行軍,設置帷帳居住,故稱爲帳下。麾:旗幟。士卒進退,以麾指揮,故稱麾下。 秩官既分九品,命婦亦有七階。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命婦:受誥命之婦。凡擔任官職的人,他的母親和妻子都可以接受誥命。 婦人受封曰金花誥,狀元報捷曰紫泥封。唐玄宗誥封羣夫人,用金花羅紙書寫,稱爲金花誥。唐代進士及第,用泥金帖書寫報告喜訊,稱爲紫泥封。 唐玄宗以全甌覆宰相之名,宋真宗以美珠箝諫臣之口。唐玄宗將要任命宰相,寫好名字用金盆蓋住,正好太子進來,玄宗問太子:“你認爲誰能擔任宰相呢?”太子回答:“難道不是崔琳、盧從願嗎?”原來他們二人很有聲望,所以太子能猜中。宋真宗想到泰山封禪,擔心大臣王旦反對,就賜給王旦一尊酒,說“回家與妻兒共同享用。”王回家打開一看,裏面裝滿了珍珠,知道是皇上叫他不要反對封禪的事,於是再不敢提出異議了。 金馬玉堂,羨翰林之聲價;朱幡皁蓋,仰郡守之威儀。漢代宮門稱爲金馬門,玉堂是翰林院的別名。漢代郡守的儀仗有紅色的旗幡和黑色的傘蓋。 臺輔曰紫閣名公,知府曰黃堂太守。臺輔:指三公,又稱爲紫禁、紫閣。古代太守的正堂用雌黃塗牆,所以稱爲黃堂。 府尹之祿二千石,太守之馬五花驄。府尹:即京府之尹。五花驄:漢代太守乘坐五匹馬拉的車。驄:青白色的馬。 代天巡狩,贊稱巡按;指日高升,預賀官僚。 初到任曰下車,告致仕曰解組。致仕:官員退休。組:系印的繩子。 藩垣屏翰,方伯猶古諸侯之國;墨綬銅章,令尹即古子男之幫。墨綬:黑色的系印的帶子。銅章:銅鑄的官印。令尹:即縣官,管理的地方相當於古代的子國和男國。 太監掌閹門之禁令,故曰閹宦;朝臣皆搢笏於紳間,故曰搢紳。朝廷的大臣都把笏插在衣帶中間。笏:大臣上朝時拿的用於記事的版子。紳:衣帶。 蕭曹相漢高,曾爲刀筆吏;汲黯相漢武,真是社稷臣。蕭曹:蕭何、曹參,先後任漢高祖的丞相。汲黯:漢武帝時大臣,常當面指出別人的過失。 召伯布文王之政,嘗舍甘棠之下,後人思其遺愛,不忍伐其材;孔明有王佐之才,嘗隱草廬之中,先主嘉其令名,乃三顧其廬。召伯:召公奭,被封於召,嘗居甘棠樹下。後人記念他,寫下《甘棠賦》 魚頭參政,魯宗道秉性骨鯁;伴食宰相,盧懷慎居位無能。魯字爲“魚”頭,盧懷慎:唐時與姚崇同時作宰相,他認爲自己才能不如姚崇,故事務都推給姚崇處理。 王德用,人稱黑王相公;趙清獻,世號鐵面御史。王德用:宋人,治軍有方。趙清獻:即趙汴,諡號“清獻”,宋神宗是作御史,彈劾不避權貴。 漢劉寬責民,蒲鞭示辱;項仲山潔己,飲馬投錢。劉寬:漢人,擔任南陽太守,爲人寬容,民有過錯,只用蒲草鞭子處罰,以示恥辱。項中山:《世說新語》載,項是安徽人,非常廉潔,每次在河邊飲馬,都要投錢三文。 李善感直言不諱,竟稱鳴鳳朝陽。漢張綱彈劾無私,直斥豺狼當道。李:唐朝時任監察御史,皇帝想封五嶽,他力諫陰止。人們認爲他的勸諫是鳴叫的鳳凰朝向太陽。張綱:漢御史,皇帝派其到外地巡視,張埋掉車輪,說:“現在是豺狼當道,去抓什麼狐狸。”於是上朝彈劾大將軍樑冀兄弟的不法行爲。 民愛鄧侯之政,挽之不留;人言謝令之貪,推之不去。鄧侯:指鄧攸,晉代時任吳郡太守,離任時百姓挽留不讓離去。其前任謝太守非常貪財,人們於是作歌曰:“鄧侯留不住,謝令推不去” 廉範守蜀郡,民歌五袴;張堪守漁陽,麥穗兩歧。廉範:漢蜀郡太守,鼓勵百姓勞動致富,百姓唱“過去沒有衣穿,現在有五條褲子。”張堪:漢朝人,作漁陽太守,百姓做歌曰“桑樹上沒有多餘的枝條,麥子上長出個穗” 魯恭爲中牟令,桑下有馴雉之異;郭伋爲幷州守。兒童有竹馬之迎。漢代魯恭任中牟令時,桑樹下的雉雞都很馴服,連小孩都知道要撫養幼雉而不去捕捉它們。漢郭伋作幷州太守時,廣佈恩德,其出行時,數百兒童騎竹馬在道旁歡迎。 鮮于子駿,寧非一路福星;司馬溫公,真是萬家生佛。鮮于子駿:宋人,擔任京中轉運使,司馬光讚揚他是“一路福星”。司馬光:宋宰相,被封爲溫國公,恩德遍佈,被譽爲“萬家生佛”。 鸞鳳不棲枳棘,羨仇香之爲主簿;河陽遍種桃花,乃潘岳之爲縣官。仇香:漢代某縣主簿,縣令王渙說:“鸞鳳不應落在枳棘叢中”,送他入太學,後仇香聲名大振。潘越:晉代人,任河陽尹,百姓負債還不上,即命其種桃樹,官府代其還債。其離任時,縣裏種滿了桃樹,開滿桃花,被譽爲“花縣” 劉昆宰江陵,昔日反風滅火;龔遂守渤海,令民賣刀買牛。劉昆:漢人,任江陵令時,發生火災,其對火叩頭,風轉過頭來將火撲滅。龔遂:漢代人,任渤海郡守,適時饑荒四起,龔傳令不要追捕盜賊,於是盜賊都帶着刀劍來迎接他,他乘機勸他們賣刀買牛,全力耕作。 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著。攸:長遠之意。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爲《幼學瓊林》的編撰者,其《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啓蒙讀物。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