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卷三·器用
一人之所需,百工斯爲備。但用則各適其用,而名則每異其名。管城子、中書君,悉爲筆號;石虛中、即墨侯,皆爲硯稱。墨爲鬆使者,紙號楮先生。紙曰剡藤,又曰玉版;墨曰陳玄,又曰龍臍。共筆硯,同富之謂;付衣鉢,傳道之稱。
篤志業儒,曰磨穿鐵硯;棄文就武,曰安用毛錐。劍有干將鏌邪之名,扇有仁風便面之號。何謂箑,亦扇之名;何謂籟,有聲之謂。小舟名蚱蜢,鉅艦曰艨艟。金根是皇后之車,菱花乃婦人之鏡。銀鑿落原是酒器,玉參差乃是簫名。刻舟求劍,固而不通;膠柱鼓瑟,拘而不化。
斗筲言其器小,樑棟謂是大材。鉛刀無一割之利,強弓有六石之名。杖以鳩名,因鳩喉之不噎;鑰同魚樣,取魚目之常醒。兜鍪系是頭盔,叵羅乃爲酒器。短劍名匕首,氈毯曰氍毹。琴名綠綺焦桐,弓號烏號繁弱。香爐曰寶鴨,燭臺曰燭奴。龍涎雞舌,悉是香茗;鷁首鴨頭,別爲船號。
壽光客,是妝臺無塵之鏡;長明公,是梵堂不滅之燈。桔槔是田家之水車,襏襫是農夫之雨具。烏金,炭之美譽;忘歸,矢之別名。夜可擊,朝可炊,軍中刁斗;《雲漢》熱,《北風》寒,劉褒畫圖。勉人發憤,曰猛着祖鞭;求人宥罪,曰幸開湯網。
拔幟立幟,韓信之計甚奇;楚弓楚得,楚王所見未大。董安於性援,常佩弦以自急;西門豹性急,常佩韋以自寬。漢孟敏嘗墮甑不顧,知其無益;宋太祖謂犯法有劍,正欲立成。王衍清談,常持麈尾;橫渠講《易》,每擁皋比。
尾生抱橋而死,固執不通;楚妃守符而亡,貞信可錄。溫橋昔燃犀,照見水族之鬼怪;秦政有方鏡,照見世人之邪心。車載斗量之人,不可勝數;南金東箭之品,實是堪奇。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爲。以銅爲鑑,可整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一人之所需,百工斯爲備。但用則各適其用,而名則每異其名。
管城子、中書君,悉爲筆號;石虛中、即墨侯,皆爲硯稱。毛筆封在竹管中,又是書寫的工具,故戲稱爲管城子、中書君。
墨爲鬆使者,紙號楮先生。墨是用松樹的墨煙燻成的,故稱鬆使者。唐玄宗用的墨叫龍香臍,一天看見墨上像蒼蠅那麼大的小道士行走,就呵叱一聲,小道士連呼萬歲說:“我是墨的精靈,鬆使者。”楮先生:楮樹皮是造紙的原料,故稱紙爲楮先生。
紙曰剡藤,又曰玉版;墨曰陳玄,又曰龍臍。剡:音眼。剡溪的藤,造出的紙極美,成都的浣花溪,造出的紙光滑,稱爲玉版。
共筆硯,同窗之謂;付衣鉢,傳道之稱。
篤志業儒,曰磨穿鐵硯;棄文就武,曰安用毛錐。五代時桑維翰因姓與“喪”諧音,屢次應試不中,於是鑄了一個鐵硯,發誓鐵硯磨穿才改業,後來果然中了進士。毛錐:毛筆。
劍有干將鏌鋣之名,扇有仁風便面之號。仁風:指仁德之風。便面:用扇子擋住臉,不使人看見。
何謂箑,亦扇之名;何謂籟,有聲之謂。箑:音廈,傳說古代有一種吉祥草叫做箑,葉子自動扇風。後以箑指扇。籟:指各種聲音。
小舟名蚱蜢,鉅艦曰艨艟。艨艟音蒙衝, 古代戰船,船體用牛皮保護
金根是皇后之車,菱花乃婦人之鏡。金根:用金裝飾的車。菱花:古代鏡子背面有菱花圖案,故可代指鏡。
銀鑿落原是酒器,玉參差乃是簫名。唐代稱杯爲鑿落。簫長短不齊,故用玉參差指簫。
刻舟求劍,固而不通;膠柱鼓瑟,拘而不化。
斗筲言其器小,樑棟謂是大材。筲:音稍,半鬥。
鉛刀無一割之利,強弓有六石之名。鉛刀:用鉛作成的刀,很軟。晉朝羊祜的弓要六石的力氣才能拉得開。
杖以鳩名,因鳩喉之不噎;鑰同魚樣,取魚目之常醒。手杖稱爲鳩杖,據說是因爲鳩吃東西不會噎食,以提醒老人吃飯慢一點。古代的鎖和魚外形一樣,據說是取自魚常睜着眼,以提醒人們注意的意思。
兜鍪系是頭盔,叵羅乃爲酒器。鍪:音謀。李白有“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醉馬馱”
短劍名匕首.氈毯曰氍毹。氍毹:音渠書。毛織的布或地毯,舊時演戲多用來鋪在地上
琴名綠綺焦桐,弓號烏號繁弱。柘樹上常有烏鴉聚集,趕走時烏鴉號呼,用柘樹做的弓因此稱爲烏號。繁弱是地名,出產的弓很硬。
香爐曰寶鴨,燭臺曰燭奴。
龍涎雞舌,悉是香名;鷁首鴨頭,別爲船號。鷁:音益,水鳥名。
壽光客,是妝臺無塵之鏡;長明公,是梵堂不滅之燈。隋代御史王度有寶鏡,有病者照之即愈。梵堂:佛堂。
桔槔是田家之水車,襏襫是農夫之雨具。桔槔:音節高,井上汲水的一種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簡單機械。襏襫:音脖士,古時指農夫穿的蓑衣之類
烏金,炭之美譽;忘歸,矢之別名。忘歸:去而忘返。
夜可擊,朝可炊,軍中刁斗;雲漢熱,北風寒,劉褒畫圖。刁斗:用銅製作,古代軍隊夜間用來打更,白天做飯。劉褒畫圖:漢代劉褒畫《雲漢圖》,觀看的人都感到熱,又畫《北風圖》,看到的人都涼。
勉人發憤,曰猛着祖鞭;求人宥罪,曰幸開湯網。晉代劉琨與祖逖要好,曾給好友寫信說:“我立志驅除南犯的敵人只恐祖逖的馬鞭打到我的前面。”宥:音右,寬待。湯網:商湯看見有獵人捕鳥,四面用網圍住,就說:“這是夏舛的作法”。於是去掉三面,只留一面,諸侯聽說了,讚歎說:“商湯的仁慈兼及禽獸,真是德行高尚啊。”
拔幟立幟,韓信之計甚奇;楚弓楚得,楚王所見未大。韓信打伏時,曾要求部下將敵人陣地的旗幟都換成自己的旗幟,結果敵人大敗。楚王的弓丟失了,手下人要去找,楚王說:“楚人丟失了弓,還不是楚人拾到了,何必去找呢?”
董安於性緩,常佩弦以自急,西門豹性急,常佩韋以自寬。董安於:戰國人,常佩着弓弦以提醒自己保持緊張。西門豹:戰國時人,常佩着牛皮以提醒自己不要性急。
漢孟敏嘗墮甑不顧,知其無益;宋太祖謂犯法有劍,正欲立威。甑:音贈,砂鍋。漢代孟敏曾把甑掉到地上,頭也不回就走了,別人問他爲什麼,他說:“已經摔破了,看有何益?”
王衍清談,常持麈尾;橫渠講易,每擁皋比。王衍:晉代人,終日清談,常拿着拂塵。橫渠:宋代張載,號橫渠。每擁皋比:常常坐在虎皮坐椅中,皋比:虎皮坐墊。
尾生抱橋而死,固執不通;楚妃守符而亡,貞信可錄。楚昭王出遊時,將夫人留在漸臺,和她約定說,一定派人拿着信符來接她,當楚王派人來接時,使者忘記帶信符,夫人不敢隨往,結果漲水被淹死。
溫橋昔燃犀,照見水族之鬼怪;秦政有方鏡,照見世人之邪心。
車載斗量之人,不可勝數;南金東箭之品,實是堪奇。古代東南地區竹箭很好,西南地區的金礦很好,稱爲南金東箭。晉代顧榮、紀瞻等人品行很好,被譽爲南金、東箭。
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爲。韓信曾說,三秦地區傳一首檄文就可以平定了。迎刃而解:晉代杜預進攻吳國時說:“現在的形勢就像是劈竹子,破開數節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以銅爲鑑,可整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古代的鏡子是用銅磨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