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微之文
註釋
- 維:句首語氣詞,無實義。
- 太和五年:公元 831 年。「太和」是唐文宗年號。
- 歲次己亥:這一年干支紀年是己亥年。
- 十月乙丑朔:十月初一爲乙丑日。「朔」指農曆每月的初一。
- 上柱國:唐代勳官等級中的最高級。
- 晉陵縣開國男:晉陵縣開國男爵,是一種封爵。
- 食邑三百戶:享受三百戶人家賦稅的封賞。
- 賜紫金魚袋:唐朝官員品級較高的一種標誌,佩金魚袋並穿紫色官服。
- 清酌庶羞:清酒和各種美味的菜餚。庶(shù),衆多;羞,同「饈」,美味的食物。
- 天鍾粹和:上天賦予純粹平和的氣質。鍾,聚集,賦予;粹和,純粹平和。
- 國楨:國家的支柱。楨(zhēn),楨幹,引申爲支柱、骨幹。
- 人瑞:人中的祥瑞,常用以稱讚年高德劭者,文中指傑出人才。
- 行業志略:品行、事業、志向、謀略。
- 四科全才:古代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爲四科,元微之在這四方面皆出色,所以稱四科全才。
- 獨步:獨一無二,超出同類。
- 謨猷(mó yóu):謀略,計謀。
- 藩方:指藩鎮地區。藩鎮是唐朝在邊疆及重要地區設立的軍鎮。
- 夷夏:指少數民族和中原地區,這裏代表全國。
- 貞元季年:貞元末年。「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季年」,末年。
- 契闊:離合,聚散。
- 爵祿患難之際:在官位俸祿、遭受患難的時候。
- 寤寐憂思之間:無論是醒着還是睡着的憂慮思念之中。
- 交感:相互感應、共鳴。
- 布在文翰:都寫在書信文章之中。文翰,文章、書信。
- 捐館:去世的婉稱。
- 鄂:鄂州,元微之去世的地方。
- 覆視:再看。
- 魂兆先知:魂魄預先感知到。
- 卓犖(zhuó luò):卓越,出衆。
- 咸陽北原:咸陽城北的高原,古代是墓葬之地。
- 三界:佛教用語,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這裏指整個世界。
- 業結:佛教用語,指前世所造的善惡業因。
- 因集:佛教用語,指各種因緣聚合。
- 尚饗:希望死者享用祭品,是祭文結尾常用的套語。
翻譯
太和五年,也就是己亥年,十月初一爲乙丑日,十七日是辛巳日,中大夫河南尹、上柱國晉陵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的白居易,備下清酒和各種佳餚,恭敬地祭奠已故的相國、鄂嶽節度使,追贈尚書右僕射的元微之。您家世代積德行善,上天賦予您純粹平和的氣質。您出生就是國家的棟樑,出衆的人才。您的品行、事業、志向、謀略,以及爲政的才能、文學的才華,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這四方面都是全才,當時世上獨一無二。雖然您歷任將相,可惜謀略未能完全施展,所以您的聲譽只是在藩鎮地區樹立,功業利益未能遍及全國。唉!這是百姓的不幸啊,對於您自己難道有什麼不夠圓滿的嗎?《詩經》說:「善良的君子啊,爲什麼不能活上萬年呢?」又說:「如果可以用別人來贖你的命,人們願意用一百個人的性命來換。」這是古人哀憐痛惜賢良之人的懇切言辭啊。倘若情感悲憤痛苦超過這樣的程度,那麼呼喊和抑鬱都來不及,又怎麼能用言語說得盡呢?
哎呀,微之!貞元末年,我們才確定了交誼。此後無論是出行居家,還是得意失意,無不相同,即使是金石般堅固、膠漆般緊密的關係,都不足以比喻我們的情誼。我們在生死離合間相處了三十年,詩歌唱和達到九百多首,在人間流傳,這裏就不再一一敘述了。至於在官位俸祿、遭受患難的時候,無論是白天醒來還是夜晚睡覺的憂思之中,我們發誓同心同德,彼此交感共鳴的事例很多,都寫在書信文章裏,現在也不再多說。
就在最近您被任命爲左丞,從越州經過洛陽,我們醉酒分別,滿是愁淚,您贈給我兩首詩,其中一首說:「你應該奇怪我在這裏停留許久,實在是我與你告別太難。白頭的同伴越來越稀少,明天恐怕你不會再有這樣歡聚的歡樂。」又一首說:「自從認識你以來已經分別三次,這回連鬍鬚都全變白了。我留戀不願離去你應該明白,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再相見。」我吟完詩淚如雨下,握着你的手分別。私下猜測其中的緣故,心裏隱隱不安。等到您在鄂州去世,悲傷的訃告突然傳來,大哭一場之後,萬千感慨涌上心頭。再看您之前的詩篇,詩句意思竟是這般,難道是您的魂魄預先感知到了嗎?我無法寄託這悲痛之情,寫了兩首哀詞,現在記錄在這裏,附在這篇祭文之後。其中一首寫道:「八月涼風吹動白色帳幕,我在寢門廊下痛哭你。妻子兒女、親戚朋友都來弔唁,只感嘆上天爲何如此無情。」另一首寫道:「你的文章卓越無人能比,生前出衆死後魂魄也有神氣。哭着送你到咸陽北原上,難道就會像平常一樣化爲塵埃嗎?」
哎呀,微之!我們最初因爲詩歌相交,最終也以詩歌訣別,吟詩寫字從此都成絕響,就在今日了嗎?哎呀,微之!在這世界上,誰能逃脫生死,天下之間,誰沒有朋友呢?然而像我們這樣的人,卻要生死永別,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活着的人又該如何呢?哎呀,微之!我這六十歲的老翁,悲痛得心血化爲淚水,拿起酒再次祭奠,撫摸您的棺木呼喊一聲。《佛經》說:「凡是有業因聚合,沒有不是各種因緣所致。」我與您的緣分聚會,難道是偶然嗎?多生以來,我們經歷了多次離合,既然有今日的分別,難道就不會有以後相聚的日子?您雖然不能回來了,我應該繼續活下去,哪裏會有形體離去而影子還在,皮毛沒有了而表皮還在的道理呢?哎呀,微之!話就說到這裏。希望你能享用這些祭品。
賞析
這篇祭文是白居易爲祭奠好友元稹而作,字裏行間飽含着真摯深沉的情感。開篇對元稹的品德才華給予極高讚譽,稱其爲國家棟梁、人中祥瑞,四科全才,獨步一時,但也對他未能充分施展謀略感到惋惜,流露出對好友的痛惜之情。
接着回顧與元稹相識相交的三十年歲月,強調兩人情誼深厚,無論是日常的生活小事,還是面對爵祿患難、憂思時刻,彼此都心心相印。通過元稹臨別贈予的兩首詩歌,巧妙展現出兩人分別時的難捨難分以及隱隱的不祥預感,爲後文元稹病逝埋下伏筆,增添作品的悲劇色彩。
元稹去世後,白居易悲痛萬分。其創作的兩首哀詞,進一步凸顯內心的哀痛。一首描繪出在廊下哭泣悼念的場景,借親友之口表達對上天的怨念;另一首則高度稱讚元稹的文章和人格魅力,不願相信他就此化爲塵埃,體現出對摯友的深切懷念與不捨。
祭文結尾從對元稹個人的悼念,上升到對人生生死離合、緣分聚散的深沉思考,並藉助佛教的觀點,表達對來生重聚的期待。全文情感真摯、格調哀傷,文風質樸自然又飽含深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生動展現出兩人之間深厚的友情,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