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微之文

維太和五年歲次己亥十月乙丑朔十七日辛巳,中大夫守河南尹上柱國晉陵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戸賜紫金魚袋白居易,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於故相國鄂嶽節度使贈尚書右僕射元相微之。惟公家積善慶,天鍾粹和,生爲國楨,出爲人瑞,行業志略,政術文華,四科全才,一時獨步。雖曆將相,未盡謨猷,故風聲但樹於藩方,功利不周於夷夏。噫!蒼生之不遇也,在公豈有所不足耶?《詩》云:「淑人君子,胡不萬年?」又云:「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此古人哀惜賢良之懇辭也。若情理憤痛,過於斯者,則號呼抑鬱之不暇,又安可勝言哉?嗚呼微之!貞元季年,始定交分,行止通塞,靡所不同,金石膠漆,未足爲喻,死生契闊者三十載,歌詩唱和者九百章,播於人間,今不復敘。至於爵祿患難之際,寤寐憂思之間,誓心同歸,交感非一,布在文翰,今不重雲。唯近者公拜左丞,自越過洛,醉別愁淚,投我二詩云:「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辭別難。白頭徒侶漸稀少,明日恐君無此歡。」又曰:「自識君來三度別,這回白盡老髭須。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吟罷涕零,執手而去。私揣其故,中心惕然。及公捐館於鄂,悲訃忽至,一慟之後,萬感交懷,覆視前篇,詞意若此,得非魂兆先知之乎?無以寄悲情,作哀詞二首,今載於是,以附奠文。其一云:「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妻孥親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其二云:「文章卓犖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嗚呼微之!始以詩交,終以詩訣,弦筆兩絶,其今日乎?嗚呼微之!三界之間,誰不生死,四海之內,誰無交朋?然以我爾之身,爲終天之別,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嗚呼微之!六十衰翁,灰心血淚,引酒再奠,撫棺一呼。《佛經》云:「凡有業結,無非因集。」與公緣會,豈是偶然?多生以來,幾離幾合,既有今別,寧無後期?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嗚呼微之!言盡於此。尚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句首語氣詞,無實義。
  • 太和五年:公元 831 年。「太和」是唐文宗年號。
  • 歲次己亥:這一年干支紀年是己亥年。
  • 十月乙丑朔:十月初一爲乙丑日。「朔」指農曆每月的初一。
  • 上柱國:唐代勳官等級中的最高級。
  • 晉陵縣開國男:晉陵縣開國男爵,是一種封爵。
  • 食邑三百戶:享受三百戶人家賦稅的封賞。
  • 賜紫金魚袋:唐朝官員品級較高的一種標誌,佩金魚袋並穿紫色官服。
  • 清酌庶羞:清酒和各種美味的菜餚。(shù),衆多;,同「饈」,美味的食物。
  • 天鍾粹和:上天賦予純粹平和的氣質。,聚集,賦予;粹和,純粹平和。
  • 國楨:國家的支柱。(zhēn),楨幹,引申爲支柱、骨幹。
  • 人瑞:人中的祥瑞,常用以稱讚年高德劭者,文中指傑出人才。
  • 行業志略:品行、事業、志向、謀略。
  • 四科全才:古代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爲四科,元微之在這四方面皆出色,所以稱四科全才。
  • 獨步:獨一無二,超出同類。
  • 謨猷(mó yóu):謀略,計謀。
  • 藩方:指藩鎮地區。藩鎮是唐朝在邊疆及重要地區設立的軍鎮。
  • 夷夏:指少數民族和中原地區,這裏代表全國。
  • 貞元季年:貞元末年。「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季年」,末年。
  • 契闊:離合,聚散。
  • 爵祿患難之際:在官位俸祿、遭受患難的時候。
  • 寤寐憂思之間:無論是醒着還是睡着的憂慮思念之中。
  • 交感:相互感應、共鳴。
  • 布在文翰:都寫在書信文章之中。文翰,文章、書信。
  • 捐館:去世的婉稱。
  • :鄂州,元微之去世的地方。
  • 覆視:再看。
  • 魂兆先知:魂魄預先感知到。
  • 卓犖(zhuó luò):卓越,出衆。
  • 咸陽北原:咸陽城北的高原,古代是墓葬之地。
  • 三界:佛教用語,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這裏指整個世界。
  • 業結:佛教用語,指前世所造的善惡業因。
  • 因集:佛教用語,指各種因緣聚合。
  • 尚饗:希望死者享用祭品,是祭文結尾常用的套語。

翻譯

太和五年,也就是己亥年,十月初一爲乙丑日,十七日是辛巳日,中大夫河南尹、上柱國晉陵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的白居易,備下清酒和各種佳餚,恭敬地祭奠已故的相國、鄂嶽節度使,追贈尚書右僕射的元微之。您家世代積德行善,上天賦予您純粹平和的氣質。您出生就是國家的棟樑,出衆的人才。您的品行、事業、志向、謀略,以及爲政的才能、文學的才華,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這四方面都是全才,當時世上獨一無二。雖然您歷任將相,可惜謀略未能完全施展,所以您的聲譽只是在藩鎮地區樹立,功業利益未能遍及全國。唉!這是百姓的不幸啊,對於您自己難道有什麼不夠圓滿的嗎?《詩經》說:「善良的君子啊,爲什麼不能活上萬年呢?」又說:「如果可以用別人來贖你的命,人們願意用一百個人的性命來換。」這是古人哀憐痛惜賢良之人的懇切言辭啊。倘若情感悲憤痛苦超過這樣的程度,那麼呼喊和抑鬱都來不及,又怎麼能用言語說得盡呢?

哎呀,微之!貞元末年,我們才確定了交誼。此後無論是出行居家,還是得意失意,無不相同,即使是金石般堅固、膠漆般緊密的關係,都不足以比喻我們的情誼。我們在生死離合間相處了三十年,詩歌唱和達到九百多首,在人間流傳,這裏就不再一一敘述了。至於在官位俸祿、遭受患難的時候,無論是白天醒來還是夜晚睡覺的憂思之中,我們發誓同心同德,彼此交感共鳴的事例很多,都寫在書信文章裏,現在也不再多說。

就在最近您被任命爲左丞,從越州經過洛陽,我們醉酒分別,滿是愁淚,您贈給我兩首詩,其中一首說:「你應該奇怪我在這裏停留許久,實在是我與你告別太難。白頭的同伴越來越稀少,明天恐怕你不會再有這樣歡聚的歡樂。」又一首說:「自從認識你以來已經分別三次,這回連鬍鬚都全變白了。我留戀不願離去你應該明白,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再相見。」我吟完詩淚如雨下,握着你的手分別。私下猜測其中的緣故,心裏隱隱不安。等到您在鄂州去世,悲傷的訃告突然傳來,大哭一場之後,萬千感慨涌上心頭。再看您之前的詩篇,詩句意思竟是這般,難道是您的魂魄預先感知到了嗎?我無法寄託這悲痛之情,寫了兩首哀詞,現在記錄在這裏,附在這篇祭文之後。其中一首寫道:「八月涼風吹動白色帳幕,我在寢門廊下痛哭你。妻子兒女、親戚朋友都來弔唁,只感嘆上天爲何如此無情。」另一首寫道:「你的文章卓越無人能比,生前出衆死後魂魄也有神氣。哭着送你到咸陽北原上,難道就會像平常一樣化爲塵埃嗎?」

哎呀,微之!我們最初因爲詩歌相交,最終也以詩歌訣別,吟詩寫字從此都成絕響,就在今日了嗎?哎呀,微之!在這世界上,誰能逃脫生死,天下之間,誰沒有朋友呢?然而像我們這樣的人,卻要生死永別,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活着的人又該如何呢?哎呀,微之!我這六十歲的老翁,悲痛得心血化爲淚水,拿起酒再次祭奠,撫摸您的棺木呼喊一聲。《佛經》說:「凡是有業因聚合,沒有不是各種因緣所致。」我與您的緣分聚會,難道是偶然嗎?多生以來,我們經歷了多次離合,既然有今日的分別,難道就不會有以後相聚的日子?您雖然不能回來了,我應該繼續活下去,哪裏會有形體離去而影子還在,皮毛沒有了而表皮還在的道理呢?哎呀,微之!話就說到這裏。希望你能享用這些祭品。

賞析

這篇祭文是白居易爲祭奠好友元稹而作,字裏行間飽含着真摯深沉的情感。開篇對元稹的品德才華給予極高讚譽,稱其爲國家棟梁、人中祥瑞,四科全才,獨步一時,但也對他未能充分施展謀略感到惋惜,流露出對好友的痛惜之情。

接着回顧與元稹相識相交的三十年歲月,強調兩人情誼深厚,無論是日常的生活小事,還是面對爵祿患難、憂思時刻,彼此都心心相印。通過元稹臨別贈予的兩首詩歌,巧妙展現出兩人分別時的難捨難分以及隱隱的不祥預感,爲後文元稹病逝埋下伏筆,增添作品的悲劇色彩。

元稹去世後,白居易悲痛萬分。其創作的兩首哀詞,進一步凸顯內心的哀痛。一首描繪出在廊下哭泣悼念的場景,借親友之口表達對上天的怨念;另一首則高度稱讚元稹的文章和人格魅力,不願相信他就此化爲塵埃,體現出對摯友的深切懷念與不捨。

祭文結尾從對元稹個人的悼念,上升到對人生生死離合、緣分聚散的深沉思考,並藉助佛教的觀點,表達對來生重聚的期待。全文情感真摯、格調哀傷,文風質樸自然又飽含深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生動展現出兩人之間深厚的友情,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 。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