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其一】
八月的北疆,風高氣爽,北疆的老鷹全身是潔白如錦的羽毛。
單獨飛行的時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飄,可是它卻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其二】
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剛剛被捕的老鷹被獵人翦掉了強勁的羽毛。
一群小燕子小麻雀卻在那裏噪聒:落毛的老鷹不如雀!哈哈!
老鷹説:你們別高興太早,我遲早還要飛上萬里雲霄。
注釋
蒼鷹八九毛:鷹一歲色黃,二歲色變次赤,三歲而色始蒼矣,故謂之「蒼鷹」。八九毛者,是始獲之鷹,翦其勁翮,令不能遠舉揚去。
啅:眾口貌,太白借用作嘲誚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邊風:指邊疆地區的風,此處體現出邊塞的環境特點。
- 胡鷹:來自北方邊塞地區的鷹,胡在古代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各少數民族。
- 白錦毛:潔白如錦緞般的羽毛。
- 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比喻最細微的事物,這裏形容鷹視力極好,哪怕極小的東西都能看見。
- 八九毛:指蒼鷹在寒冬時羽毛凋零,只剩下稀疏的八九成 。
- 寄言:託人傳話,這裏有「告訴」的意思。
- 啅(zhuó): 鳥叫聲,這裏指燕雀嘰嘰喳喳的喧鬧聲 。
翻譯
【其一】 八月的邊塞狂風呼嘯,北方的白鷹有着如錦緞般潔白的羽毛。它獨自飛翔在天空,就像一片飄零的雪花,在百里之外就能看清最細微的東西。 【其二】 寒冷的十二月,蒼鷹的羽毛只剩下八九成。告訴那些嘰嘰喳喳的燕雀不要喧鬧,蒼鷹自然能衝上萬里雲霄!
賞析
這兩首詩是李白借鷹抒情之作。其一描繪了八月邊塞,白鷹毛色潔白,獨飛如雪花輕盈,且目光銳利,展現出鷹的矯健和不凡。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鷹翱翔天際、洞察萬物形象,也暗示詩人對自由與強大力量的嚮往。其二寫寒冬中羽毛稀疏的蒼鷹,面對燕雀的聒噪,詩人借蒼鷹之姿,以燕雀反襯,表達不畏困境,堅信自身能成就高遠志向,揭示出詩人不因暫時挫折而喪失抱負,展現豪邁自信、傲對庸人的精神境界,飽含詩人對理想執着追求與傲然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