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 · 下卷 · 六麻

· 李漁
清對濁,美對嘉。鄙吝對矜誇。花須對柳眼,屋角對檐牙。志和宅,博望槎。秋實對春華。乾爐烹白雪,坤鼎煉丹砂。深宵望冷沙場月,絕塞聽殘野戍笳。滿院松風,鐘聲隱隱爲僧舍;半窗花月,錫影依依是道家。 雷對電,霧對霞。蟻闕對蜂衙。寄梅對懷橘,釀酒對烹茶。宜男草,益母花。楊柳對蒹葭。班姬辭帝輦,蔡琰泣胡笳。舞榭歌樓千萬戶,竹籬茅舍兩三家。珊枕半牀,月明時夢飛塞外;銀箏一曲,花落處人在天涯。 圓對缺,正對斜。笑語對諮嗟。沈腰對潘鬢,孟筍對盧茶。百舌鳥,兩頭蛇。帝裏對仙家。堯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橋上授書曾納履,壁間題句已籠紗。遠塞迢迢,露磧風沙何可極;長沙渺渺,雪濤煙浪信無涯。 疏對密,樸對華。義鶻對慈鴉。鵝羣對雁陣,白苧對黃麻。讀三到,吟八叉。肅靜對喧譁。圍棋兼把釣,沉李並浮瓜。羽客片時能煮石,狐禪千劫似蒸沙。黨尉粗豪,金帳籠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銀鐺融雪啜團茶。
拼音

所属合集

#笠翁對韻

注釋

志和宅:張志和,唐代詩人,肅宗時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事遭貶,自此不仕,隱居江湖,“以太虛爲廬,明月爲伴”。博望槎:漢張騫封博望侯。《荊楚歲時記》:“漢武帝令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而至一處,見城郭和州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曰:‘此星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織女取搘機石與騫而還。”始知已到牛郎、織女星。 寄梅:南朝宋范曄在長安,陸凱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詩曰:“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懷橘:陸績懷橘,見前注。宜男草:即萱草。益母花:中藥名。班姬:漢成帝遊後苑,命班婕妤同輦,辭不敢。蔡琰:漢末蔡邕女,早寡。被虜入胡,作《胡笳十八拍》。 “黨尉”四句:《事文類聚》載,宋陶谷得党太尉家姬,偶烹雪茶。陶曰:“黨家有此味否?”姬曰:“彼但知坐銷金帳裏,共飲羊羔美灑,淺斟低唱而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鄙吝(bǐ lìn):形容心胸狹窄,過分愛惜錢財。
  2. 矜誇(jīn kuā):驕傲自誇。
  3. 花須:花蕊。
  4. 柳眼:柳樹剛長出的嫩葉,因其形狀細長如眼,故稱。
  5. 檐牙:屋檐翹起如牙齒的部分。
  6. 志和宅:唐代詩人張志和的居所。張志和,號煙波釣徒,其隱居江湖,自稱「願爲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
  7. 博望槎(bó wàng chá):博望指漢代張騫,他曾被封博望侯。槎,木筏。傳說張騫曾乘槎探尋黃河源頭,直至天河。
  8. 乾爐、坤鼎:乾、坤是《易經》中的兩個卦象,代表天地。這裏乾爐、坤鼎借指道家煉丹的器具。
  9. 笳(jiā):胡笳,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樂器,聲音悲涼。
  10. 錫影:錫,僧人所持錫杖。錫影指僧人持錫杖走路時的影子。
  11. 蟻闕(què):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形如宮闕。
  12. 蜂衙:蜂羣簇擁蜂王,如同舊時官吏到衙門排班參見,故曰蜂衙。
  13. 寄梅:南朝宋陸凱與范曄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14. 懷橘:指陸績懷橘的典故。陸績六歲時,在袁術處做客,將橘子藏在懷中欲帶回家給母親吃。
  15. 宜男草:萱草的別稱,傳說孕婦佩戴此草會生男孩。
  16. 益母花:益母草,有活血調經等功效。
  17. 蒹葭(jiān jiā):蘆葦一類的水草。
  18. 班姬辭帝輦(niǎn):班姬指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她拒絕與漢成帝同輦,以表明自己不與帝王過分親近以求專寵。
  19. 蔡琰(yǎn)泣胡笳:蔡琰,字文姬,東漢才女。曾被匈奴擄去,在胡地生活多年,作《胡笳十八拍》以抒發身世感慨。
  20. 沈腰:南朝梁沈約因操勞日漸消瘦,腰帶也日益寬鬆,後人常以「沈腰」形容人消瘦。
  21. 潘鬢:西晉潘岳《秋興賦序》中說自己三十二歲時鬢髮開始變白,後用「潘鬢」形容中年鬢髮初白。
  22. 孟筍:孟指孟宗,他的母親冬天想吃筍,孟宗入竹林悲泣,感動天地,筍爲之出。
  23. 盧茶:盧仝寫有《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文中描述了品茶的感受 ,後人以「盧茶」指代品茶。
  24. 百舌鳥:一種鳥,能反覆模仿其他鳥的叫聲。
  25. 兩頭蛇:一種蛇,傳說人見之不祥。
  26. 帝裏:京城。
  27. 敷(fū):遍佈。
  28. 率土:「率土之濱」的省稱,指境域之內。
  29. 被(pī):覆蓋,此處通「披」。
  30. 流沙:古代指我國西北的沙漠地帶。
  31. 授書納履:張良在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故意將鞋扔到橋下,讓張良拾起爲他穿上,後授予張良兵書。
  32. 籠紗:唐代詩人王播年輕時貧困,曾在揚州惠昭寺隨僧衆吃飯。若干年後他做了大官重來,僧衆已將他當年在寺壁上的題詩用紗罩起來。
  33. 磧(qì):沙漠。
  34. 白苧(zhù):白色的苧麻織物。
  35. 吟八叉:唐代詩人溫庭筠才思敏捷,作詩時叉手構思,八次叉手即能成詩,人稱「溫八叉」 。
  36. 沉李浮瓜:暑天把李子、瓜等放在冷水中浸涼後食用。
  37. 羽客:道士的別稱。
  38. 煮石:傳說道士能煮白石爲糧。
  39. 狐禪:指邪道的禪法。
  40. 千劫:佛教語,指漫長的時間。
  41. 黨尉:宋代党進,他生活奢華、性格粗豪。
  42. 鐺(chēng):溫酒、做飯用的器具。
  43. 啜(chuò):喝。

翻譯

清和濁相對,美與好相對。心胸狹隘和驕傲自誇相對。花蕊和柳樹剛長出的嫩葉相對,屋角和屋檐翹起如牙的部分相對。張志和的隱居之所,張騫乘槎探尋天河。秋天的果實和春天的花朵相對。道家在乾爐中烹煉白雪般的藥物,在坤鼎裏煉製丹砂。深夜遙望冷清沙場上的明月,在偏遠的邊塞聽着漸漸停歇的胡笳聲。滿院松濤陣陣,隱隱約約的鐘聲從僧舍傳來;半窗花影和月光,晃動的錫杖影子依依可見,那是道士的居處 。

雷和電相對,霧與霞相對。螞蟻巢穴外的小土堆和蜂羣簇擁蜂王的蜂衙相對。寄梅花和懷橘子相對,釀酒和烹茶相對。宜男草,益母花。楊柳和蘆葦一類的水草相對。班婕妤拒絕與皇帝同輦,蔡文姬哭泣着彈奏胡笳。歌舞昇平的亭臺樓閣有千萬戶,簡陋的竹籬和茅草屋只有兩三座。月光照在半牀珊瑚枕上,做夢飛到了塞外;彈奏一曲銀箏,花落時節人卻遠在天涯。

圓和缺相對,正與斜相對。歡笑聲和嘆息聲相對。沈約消瘦的腰肢和潘岳變白的鬢髮相對,孟宗哭出的筍和盧仝品嚐的茶相對。百舌鳥,兩頭蛇。京城和仙家相對。堯的仁愛遍佈天下,舜的德澤覆蓋到流沙之地。張良在橋上給黃石公拾鞋,王播題壁的詩句被僧人用紗罩起。遙遠邊塞路途迢迢,沙漠的風沙無邊無際;長沙之地渺渺茫茫,如雪的波濤、如煙的浪靄實在沒有邊際。

疏和密相對,質樸和華麗相對。正義的鶻和慈善的烏鴉相對。鵝羣和雁陣相對,白色的苧麻織物和黃色的麻相對。讀書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作詩構思敏捷能「吟八叉」。肅靜和喧譁相對。一邊下圍棋一邊釣魚,夏天用冷水浸涼水果後食用。道士片刻間能煮白石爲糧,邪道的禪法修煉千劫就像蒸沙成飯一樣難以成功。党進粗俗豪爽,在華麗的金帳中,香菸繚繞,斟滿美酒;陶生高雅超逸,用銀鐺融化雪水來沏茶細細品嚐。

賞析

《笠翁對韻·下卷·六麻》涵蓋了豐富的內容和精巧的對仗。從自然景象如清濁、霧霞,到人文典故如班姬辭輦、蔡琰泣笳等,將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巧妙地組合成工整的對子。通過這些對仗,不僅展現了漢語韻律之美,還傳遞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字詞的運用精準生動,無論是描繪景色的「花須對柳眼」,還是講述故事的「橋上授書曾納履」,都使詩句畫面感十足。在結構上保持工整,句句相對,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易於記憶。一方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讓人們瞭解各類典故;另一方面也是學習語言對仗技巧和審美情趣培養的佳作,在簡短的詩句中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典雅之美 。

李漁

李漁

李漁,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爲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爲“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