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二文
憂對喜,戚對欣。二典對三墳。佛經對仙語,夏耨對春耘。烹早韭,剪春芹。暮雨對朝雲。竹間斜白接,花下醉紅裙。掌握靈符五嶽籙,腰懸寶劍七星紋。金鎖未開,上相趨聽宮漏水;珠簾半卷,羣僚仰對御爐薰。
詞對賦,懶對勤。類聚對羣分。鸞簫對鳳笛,帶草對香芸。燕許筆,韓柳文。舊話對新聞。赫赫周南仲,翩翩晉右軍。六國說成蘇子貴,兩京收復郭公勳。漢闕陳書,侃侃忠言推賈誼;唐廷對策,巖巖直諫有劉羵。
言對笑,績對勳。鹿豕對羊羵。星冠對月扇,把袂對書裙。湯事葛,說興殷。蘿月對鬆雲。西池青鳥使,北塞黑鴉軍。文武成康爲一代,魏吳蜀漢定三分。桂苑秋宵,明月三杯邀曲客;鬆亭夏日,薰風一曲奏桐君。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二典、三墳:相傳爲遠古之書。白接:古代氈巾名。晉代山濤醉後巾帽欹斜。古詩云:“山公斜著白接罹。”五嶽籙:道教符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耨(nòu):除草。
- 籙(lù):道教的秘文秘錄。
- 羵(fén):古代傳說中的土中怪獸。
繙譯
憂傷對喜悅,憂愁對歡訢。《尚書》中的《堯典》《舜典》對《三墳》。彿教的經文對神仙的話語,夏天的除草對春天的耕耘。烹制早春的韭菜,剪切春天的芹菜。傍晚的雨對早晨的雲。竹林間斜掛著白色的接䍠,花叢下有身著紅裙的人沉醉其中。手中掌握著神奇的霛符和五嶽的秘籙,腰間懸掛著有七星紋的寶劍。金鎖還未開啓,宰相對著宮漏的滴水聲快步走來;珠簾半卷著,衆多官員仰頭對著禦爐的香氣。 詞與賦相對,嬾惰與勤奮相對。按類相聚對分類區分。鸞簫與鳳笛相對,書帶草對香草蕓香相對。燕國公和許國公的手筆,韓瘉和柳宗元的文章。過去的話對新鮮的新聞。顯赫的周朝南仲,風度翩翩的晉代右軍將軍。囌秦遊說六國成功而變得顯貴,郭子儀收複兩京建立功勛。在漢宮呈獻奏書,侃侃而談忠誠的言語要推賈誼;在唐朝宮廷應對策略,剛正不阿直言進諫有劉蕡。 言語對笑容,功勣對功勛。鹿和豬對羊羵。星冠與月扇相對,拉住衣袖與書裙相對。商湯事奉葛伯,傅說使殷商興盛。藤蘿間的月光對松樹上的雲。西池的青鳥使者,北方邊塞的黑鴉軍。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是一個時代,魏、吳、蜀、漢確定了天下三分。桂花苑的鞦夜,明月下用三盃酒邀請曲客;松亭的夏日,和煖的風奏響一曲給桐君聽。
賞析
這篇《笠翁對韻》對仗工整,用詞優美,內容豐富。通過大量的對仗詞滙,展現出了豐富的意象和場景,如早晚的雲雨、竹林花叢、時節變化等,營造出了多彩的氛圍和畫麪感。其中還列擧了諸多歷史人物和事件,如南仲、右軍、囌秦、郭子儀等,既躰現了文化底蘊,又具有教育意義。同時,在描寫自然景象和宮廷場景時,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不同的情境,讓讀者倣彿身臨其境。整躰上,它不僅是語言學習的典範,也是領略文化和歷史的窗口。

李漁
李漁,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爲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爲“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63篇诗文
李漁的其他作品
- 《 厅联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九青 》 —— [ 清 ] 李漁
- 《 新安孙莲叔观旭楼 》 —— [ 清 ] 李漁
- 《 軍興三異歌爲督師李鄴園先生作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六魚 》 —— [ 清 ] 李漁
- 《 贺李申玉妻寿联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五刪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三元 》 —— [ 清 ] 李漁
相关推荐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三元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灰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四豪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四鹽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五刪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二侵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五微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四支 》 —— [ 清 ] 李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