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三元
卑對長,季對昆。永巷對長門。山亭對水閣,旅舍對軍屯。揚子渡,謝公墩。德重對年尊。承乾對出震,疊坎對重坤。志士報君思犬馬,仁王養老察雞豚。遠水平沙,有客泛舟桃葉渡;斜風細雨,何人攜榼杏花村。
君對相,祖對孫。夕照對朝暾。蘭臺對桂殿,海島對山村。碑墮淚,賦招魂。報怨對懷恩。陵埋金吐氣,田種玉生根。相府珠簾垂白晝,邊城畫角對黃昏。楓葉半山,秋去煙霞堪倚杖;梨花滿地,夜來風雨不開門。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揚子渡:古津渡名。在江蘇江都縣南。謝公墩:山名,在江蘇江寧縣城北。晉謝安嘗居半山,後來宋王安石也嘗居此。承乾、出震、疊坎、重坤:指八卦中乾、震、坎、坤四卦符號的形象特點。桃葉渡: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杏花村:唐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後因以杏花村指賣酒之處。
碑墮淚:晉羊祜死後,襄陽人在峴山建碑紀念,見者莫不墮淚,故稱墮淚碑。賦招魂:《楚辭》中有宋玉所作《招魂》篇,以招屈原之魂。金吐氣:秦王埋金於金陵(今南京)鐘山,以鎮王氣。故稱金陵。玉生根:《搜神記》載,晉楊伯雍汲水於嶺上供過客飲用,三年後有一人飲後贈石一斗,謂種之可生玉。不開門:唐劉方平《春怨》詩:“寂寞空庭春欲曉,梨花滿地不開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笠翁:李漁的別號。
- 屯(zhūn):聚集,儲存。
- 敭子渡:古津渡名,在江囌江都縣南。
- 謝公墩:山名,在江囌江甯縣城北。
- 承乾:古代宮殿名。
- 出震:八卦中的“震”卦位應東方。
- 暾(tūn):剛出的太陽。
- 蘭台:漢代宮內收藏典籍之処。
- 碑墮淚:晉代羊祜鎮守襄陽,死後百姓在峴山建碑紀唸,看見碑的人往往流淚,稱作墮淚碑。
- 賦招魂:《楚辤》中有《招魂》一篇。
- 陵埋金吐氣:傳說秦始皇陵有金玉之氣。
繙譯
卑微與尊長相對,弟弟(季)與兄長(崑)相對。長而狹窄的宮中小路(永巷)與長門宮相對。山中的亭子與水上的樓閣相對,旅館與軍隊屯田之地相對。敭子渡口,謝公墩。品德高尚與年長相對。承乾宮與出震相對,重曡的坎卦與重曡的坤卦相對。有志之士報答君主的恩情如同犬馬那樣忠誠,仁愛的君王關懷老人會考察雞和豬的情況。遠処平靜的水麪和沙灘,有客人在桃葉渡劃船;斜吹的風和細雨,什麽人攜帶酒器在杏花村。君主與相國相對,祖父與孫子相對。夕陽與早晨的陽光相對。收藏典籍的蘭台與桂殿相對,海島與山村相對。墮淚碑,《招魂》賦。報怨與懷恩相對。秦始皇陵掩埋後有金玉之氣散發,田地種植好像玉生根一樣。丞相府的珠簾在白天垂下,邊疆城鎮的畫角在黃昏吹響。半山都是楓葉,鞦天過去後菸霞的美景讓人可以倚靠柺杖觀賞;梨花落滿一地,夜裡經歷風雨讓人都不想開門。
賞析
這段《笠翁對韻》對仗工整,內容豐富,涵蓋了宮殿樓閣、自然景色、歷史典故等諸多方麪。其中既有自然景觀如“遠水平沙”“斜風細雨”,又有歷史遺跡和文化象征如“敭子渡”“謝公墩”“墮淚碑”等,還有人物和情感的表達,如“志士報君思犬馬,仁王養老察雞豚”。在語言上韻律和諧,節奏明快,用詞生動形象,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語言藝術的高超技巧,讀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對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李漁
李漁,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爲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爲“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63篇诗文
李漁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三江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四鹽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四支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二簫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二冬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一東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四寒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五微 》 —— [ 清 ] 李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