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篇

八月涼風天氣晶,萬里無雲河漢明。 昏見南樓清且淺,曉落西山縱復橫。 洛陽城闕天中起,長河夜夜千門裏。 複道連甍共蔽虧,畫堂瓊戶特相宜。 雲母帳前初泛濫,水精簾外轉逶迤。 倬彼昭回如練白,復出東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歸,誰家今夜擣寒衣。 鴛鴦機上疎螢度,烏鵲橋邊一雁飛。 雁飛螢度愁難歇,坐見明河漸微沒。 已能舒卷任浮雲,不惜光輝讓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拼音

注釋

天氣晶:一作「天氣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明淨。
  • 河漢:銀河。
  • :黃昏。
  • 縱複橫:縱橫交錯,這裡指銀河在西沉時縱橫的樣子。
  • 城闕:指宮殿、城門等高大建築。闕(què),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對稱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
  • 千門:形容宮殿建築衆多、門戶複襍。
  • 複道:樓閣間有上下兩重通道,上麪的叫複道 。
  • 連甍(méng):屋脊相連,形容房屋衆多。甍,房屋屋脊。
  • 蔽虧:因遮蔽而半隱半現。
  • 畫堂:華麗的堂捨。
  • 瓊戶:裝飾精美的門戶。
  • 雲母帳:以雲母石爲飾的帳幕,形容很華麗。
  • 泛濫:形容銀河光影在帳前閃爍的樣子 。
  • 水精簾:水晶簾子,借指華美的住処。精,通“晶”。
  • 逶迤(wēi yí):蜿蜒曲折的樣子,這裡形容銀河光影在簾外曲折延伸。
  • 倬(zhuō)彼:“倬”,明顯、顯著的樣子;“彼”,那,那個。
  • 昭廻:指星辰光煇。
  • 練白:潔白的綢子,比喻銀河如白練。
  • 南陌:城南的道路。陌,田間小路,這裡泛指道路。
  • 擣寒衣:古代縫制寒衣,先將衣料擣過,使之緜軟,這裡暗指爲征人準備寒衣。
  • 鴛鴦機:織機的美稱。
  • 烏鵲橋:傳說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喜鵲爲之搭橋,稱烏鵲橋 。
  • 坐見:空見、徒見 。
  • 微沒:漸漸隱沒。
  • 舒卷:舒展開來與卷縮起來。
  • 乘槎(chá):乘坐木筏,傳說天河與海相通,有人曾乘槎到天河。槎,木筏。
  • 問津:詢問渡口,這裡指探尋通往天河的道路。
  • 織女支機石:傳說織女使支機用的石頭。晉·張華《博物志》記載有人乘槎到天河,遇見織女,織女送他一塊支機石。
  • 賣蔔人:指嚴君平,西漢時在成都以賣蔔爲生,這裡借指仙人。

繙譯

八月鞦涼,天氣晴朗潔淨,萬裡無雲,使得銀河顯得格外明亮清晰。黃昏時分,它出現在南樓前,清淺而平靜;清晨時,在西山落下,縱橫交錯在天際。洛陽的城闕高聳入雲,猶如在天空中崛起,銀河的光煇夜夜灑落在千家萬戶之中。宮中樓閣間的複道相連,屋脊彼此交錯遮蔽,這樣的環境與華美的畫堂、精致的瓊戶極爲相配。在雲母帳幕前,銀河的光影剛剛閃爍流動;在水精簾子外,它的影子曲折延伸。那明亮的銀河宛如潔白的綢練,橫亙天空,又延伸到東城,連接著城南的道路。城南道路上,出征的人一去不返,不知誰家今晚在擣制寒衣。織機上有疏落的螢火蟲飛過,烏鵲橋邊有一衹大雁孤獨地飛翔。大雁飛、螢火蟲過,滿心哀愁難以停歇,徒然看著明亮的銀河漸漸隱沒在天際。銀河已然能任由浮雲舒卷相伴,也不吝惜自己的光煇,甘願讓給明月。明亮的銀河看似近在眼前卻難以親近,真希望能乘上木筏,前去尋找通往它的渡口。還要帶著織女使用過的支機石,去廻訪成都那位賣蔔的仙人。

賞析

這首《明河篇》是宋之問的代表作之一。開篇描繪出八月鞦夜晴朗中的銀河景象,爲全詩奠定了清幽的基調。詩中對洛陽城景與宮廷奢華的描寫,如“洛陽城闕天中起,長河夜夜千門裡”等句,展現出宏大的場麪。而“雲母帳前初泛濫,水精簾外轉逶迤”等對華麗閨閣與銀河光影的描寫,又營造出一種精致柔美的氛圍。詩中融入征人、擣寒衣、鴛鴦機、烏鵲橋等意象,交織出離人愁緒,寄托了詩人的憂傷。最後幾句“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蔔人”,借神話傳說,傳達出詩人對理想、仙境的曏往,以及現實中求之不得的無奈與惆悵。全詩語言優美,想象豐富,通過對銀河的描寫串聯起現實與神話,將情與景巧妙融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宋之問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