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 · 粉筆丹青描未得

· 晏殊
粉筆丹靑描未得,金針彩綫功難敵。誰傍暗香輕采摘,風淅淅,船頭觸散雙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陽借出胭脂色。欲落又開人共惜,秋氣逼,盤中已見新蓮菂。
拼音

所属合集

#荷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粉筆丹青粉筆,白色的筆畫工具;丹青,紅色和青色顏料,泛指繪畫所用顏料。這裏指用繪畫的方式。
  • 金針綵線:很細的針和彩色的絲線,常指代刺繡工藝。
  • :靠近。
  • 暗香:清幽的香氣,這裏指荷花的香氣 。
  • 淅淅(xī xī):形容風輕微的樣子。
  • 鸂鶒(xī chì):一種水鳥,形大於鴛鴦,而多紫色,好並遊。俗稱紫鴛鴦。
  • 天水碧:淺青色,相傳染色時因夜間在露天晾曬,被露水染成此色。
  • 胭脂色:一種暗紅色,類似於女子化妝用的胭脂顏色。
  • 蓮菂(lián dì):蓮子。

翻譯

用畫筆難以描繪出它的美妙,刺繡的功夫也難以將它的神韻呈現。是誰靠近清幽的花香輕輕把它採摘,微風輕輕吹過,船頭驚散了成雙成對的鸂鶒。夜晚的雨水把它染成了淺青色,早晨的朝陽又賦予它如胭脂般的紅潤色彩。它欲落還開,讓人都心生憐惜。秋天的涼意漸漸來襲,蓮盤中已經能看到新長出來的蓮子了。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荷花美妙的姿態以及生長的過程 。上闋開篇以「粉筆丹青描未得,金針綵線功難敵」,通過繪畫與刺繡都難以表現荷花的美,從側面突出荷花本身無與倫比的神韻。「誰傍暗香輕採摘」一句引出人對荷花的喜愛,而「風淅淅,船頭觸散雙鸂鶒」則在寧靜中陡然生出動態,風、船頭、驚飛的鸂鶒,構成一幅充滿生機的畫面。下闋用色彩描寫,「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陽借出胭脂色」形象地展現出荷花在不同時刻被自然賦予的獨特色彩,美不勝收。「欲落又開人共惜」體現了荷花生命變化中的惹人憐惜。最後「秋氣逼,盤中已見新蓮菂」,點明隨着秋季來臨,荷花結出蓮子,也暗示了時光的流轉,整首詞將荷花的美與生命的變化寫得細膩而有韻味,表達了詞人對自然美好之物的珍視和對生命流逝的感慨。

晏殊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爲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