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送徐撫幹衡仲之官三山,時馬叔會侍郎帥閩
絶代佳人,曾一笑、傾城傾國。休更嘆、舊時靑鏡,而今華髮。明日伏波堂上客,「老當益壯」翁應説。恨苦遭、鄧禹笑人來,長寂寂。
詩酒社,江山筆。松菊徑,雲煙屐。怕一觴一詠,風流弦絶。我夢橫江孤鶴去,覺來卻與君相別。記功名、萬里要吾身,佳眠食。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送徐撫幹衡仲之官三山,時馬叔會侍郎帥閩」:廣信書院本作「送徐行仲撫幹」,玆從四卷本乙集。
三山:今福建省會福州。宋·曾鞏《道山亭記》:「城中凡有三山,東曰九仙,西曰閩山,北曰越王,故郡有三山之名。」
徐撫幹衡仲:《上饒縣志·卷二十二·孝友傳》:「徐安國字衡仲,號西窗。紹興壬子進士(紹興疑當做紹熙)。幼育於龔氏,後事龔氏父母,養生送死,克供子職。年逾五十,爲岳州學官,遷連山令。有感於正本明宗之義,言於朝,願歸徐姓,詔可,遂別爲龔氏立後而身體歸於徐。時徐姓父母俱存,兄安仁、安蹈、弟安通皆無故。相與孝養二老,名所居之堂曰『一樂堂』,張南軒爲之記。」張栻《南軒集·卷十三·一樂堂記》:「上饒徐衡仲㓜育於龔氏爲龔氏,後長,讀書取科第,事龔氏父母,養生送終,克共其子事。年踰五十矣,㳺宦四方,求友訪道,有感於昔人正本明宗之義,愓懼不敢寧,乃言於朝,願歸徐姓,詔可其請。方是時,衡仲之父母俱存,合百有五十六春秋,而其伯氏某、仲氏某及其季某亦皆無故。雍雍愉愉與其兄弟奉二老者,以爲天下之樂,殆無以易此也。它日伯氏取《孟子》所謂『一樂者』以名其居之堂,而衡仲求予爲記。予惟念徃歳道岳陽,衡仲適爲其州學官,相與語於洞庭之野,愴然及茲事。予蓋嘉其志,賛其決而憂其爲世俗之論所移也。今衡仲中誠懇惻,卒能成就其志。又爲龔氏調䕶。立之後人。……衡仲名安國,今爲連山令。」宋·楊萬里《題徐衡仲西窗詩編》:「江東詩老有徐郎,語带江西句子香。秋月春花入牙頰,松風澗水出肝腸。居仁衣鉢新分似,吉甫波瀾併取將。嶺表舊游君記否,荔支林裏折桄榔。」據此知徐衡仲爲江西詩派中人。
馬叔會:宋·方仁榮、鄭珤(bǎo)同《景定嚴州續志·卷三·人物門》:「馬大同,字會叔,郡人,登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自爲小官,即以剛介聞。改秩,除國子監簿。對便殿,上與語,輒奏不然。明日,謂宰執曰:『夜來,馬大同奏對,朕與之辯論,凡不然朕説者三,氣節可喜。』由是簡知孝廟,有大用意。後每對上,輒陳恢復大計。歷中外要官,必求盡職,以洗冤澤物爲己任,所至雖遐僻,童孺無不知公名。仕至戸部侍郎。」按:據上引《續志》,知大同字會叔,題作「叔會」,蓋刻本誤倒。
「絶代佳人,曾一笑、傾城傾國。」句:《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孝武李夫人〉》:「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爲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及夫人卒,上以后禮葬焉。其後,上以夫人兄李廣利爲貳師將軍,封海西侯,延年爲協律都尉。」
靑鏡:四卷本作「清鏡」。
「明日伏波堂上客,『老當益壯』翁應説。」句:《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馬援字文淵,扶風 茂陵人也。其先趙奢爲趙將,號曰馬服君,子孫因爲氏。……援三兄況、余、員,並有才能,王莽時皆爲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嘗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從所好。』會況卒,援行服期年,不離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廬。後爲郡督郵,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縱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賓客多歸附者,遂役屬數百家。轉游隴漢間,常謂賓客曰:『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因處田牧,至有牛馬羊數千頭,穀數萬斛。既而歎曰:『凡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乃盡散以班昆弟故舊,身衣羊裘皮褲。……交阯女子徵側及女弟徵貳反,攻沒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蠻夷皆應之,寇略嶺外六十餘城,側自立爲王。於是璽書拜援伏波將軍,以扶樂侯劉隆爲副,督樓船將軍段誌等南擊交阯。」
「恨苦遭、鄧禹笑人來,長寂寂。」句:南朝 齊 王融急於功名,自恃很有聲望,想在三十歲內做到公卿,結果衹做了中書郎,故曾撫案而嘆:「爲爾寂寂, 鄧禹笑人。」《南齊書·卷四十七·〈王融謝朓列傳·王融傳〉》:「王融字元長,琅邪 臨沂人也。……融自恃人地,三十內望爲公輔。直中書省,夜歎曰:『鄧禹笑人。』行逢大開,喧湫不得進。又歎曰:『車前無八騶卒,何得稱爲丈夫!』」《南史·卷二十一·〈王弘傳·(曾孫)王融傳〉》:「融字元長,少而神明警慧。……融躁於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內望爲公輔。……及爲中書郎,嘗撫案嘆曰:『爲爾寂寂,鄧禹笑人。』」按:東漢鄧禹二十四歲就封侯,故云。後作感嘆功名遲暮之典。
松菊徑: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橫江孤鶴:宋·蘇軾《後赤壁賦》:「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漢宮春 · 立春日 》 —— [ 宋 ] 辛棄疾
- 《 祝英臺近 · 晚春 》 —— [ 宋 ] 辛棄疾
- 《 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 —— [ 宋 ] 辛棄疾
- 《 惜奴嬌 · 戲同官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和章泉趙昌父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木落山高一夜霜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題趙晉臣敷文眞得歸、方是閑二堂 》 —— [ 宋 ] 辛棄疾
- 《 菩薩蠻 · 書江西造口壁 》 —— [ 宋 ] 辛棄疾
相关推荐
- 《 滿江紅 · 思家 》 —— [ 清 ] 鄭燮
- 《 滿江紅 · 豫章滕王閣 》 —— [ 宋 ] 吳潛
- 《 滿江紅 · 金陵懷古 》 —— [ 元 ] 薩都剌
- 《 滿江紅 · 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 》 —— [ 宋 ] 辛棄疾
- 《 滿江紅 · 燕子樓中 》 —— [ 宋 ] 文天祥
- 《 滿江紅 · 小住京華 》 —— [ 当代 ] 秋瑾
- 《 滿江紅 》 —— [ 宋 ] 岳飛
- 《 滿江紅 · 其一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 》 —— [ 宋 ] 劉克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