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上樓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羣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拼音

所属合集

#高中粵教版

譯文

沉潛的龍,姿態是多麼幽閒多麼美妙啊!高飛的鴻鳥,聲音是多麼響亮多麼傳遠啊!我想要停留在天空,卻愧對天上的飛鴻;我想要棲息川穀,卻慚對深淵的潛龍。我仕進修德,卻智慧拙劣;我退隱耕田,卻又力量無法勝任。爲了追求俸祿,我來到這偏遠的海邊做官,兼又臥病在牀,面對著光禿禿的樹林。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頭,渾不知季節氣候的變化。偶然間揭開窗帷,暫且登樓眺望。傾耳細聽有那流水波動的聲音,舉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嶺。初春的陽光已經代替了殘餘的冬風,新來的陽氣也更替了去冬的陰冷。不知不覺池塘已經長滿了春草,園中柳條上的鳴禽也變了種類、換了聲音。想起《採繁祁祁》這首豳詩,真使我傷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這首楚歌,更是讓我感慨。唉!獨居的生活真容易讓人覺得時間難捱、特別長久,而離開羣體的處境也真是讓人難以安心。堅持節操那裏僅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謂的“遯世無悶”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經驗證、實踐了。

注釋

池:謝康樂居所的園池。 潛虬(qiú):潛龍。虬:傳説中有兩角的小龍。 媚:喜愛,此有自我憐惜之意。 幽姿:潛隱的姿態。這裏喩隱士。 飛鴻:能髙飛的雁、鴻鵠等大鳥。 遠音:鴻飛得髙,所以鳴聲可以傳得很遠。此喩有所作爲的人。 薄霄:迫近雲霄。薄,迫近。 雲浮:指髙飛的鴻。 栖川:栖息水中。 怍(zuò),慚愧。淵沈:指深潛水中的虬龍。 進德:增進德業。《周易·乾卦·文言》:「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智所拙:智力不及。拙,指不善逢迎。 退耕:退隱躬耕。 力不任:體力不能勝任。 狥(xún)祿:追求俸祿。狥,謀求。反,同「返」。 窮海:邊遠荒僻的濱海地區,指永嘉。 臥痾(kē):臥病。 空林:因秋冬季節樹葉落盡,故稱空林。 衾(qīn):被子。 昧節候:不明季節變化。 褰(qiān)開:拉開,指拉開窗簾。 窺臨:臨窗眺望。 傾耳:側耳。 嶇嶔(qūqīn):山嶺髙聳險峻的樣子。 初景:初春的日光。 景:同「影」。 革:清除。 緒風:冬日殘餘的寒風。 新陽:指春。 故陰:指冬天。 「園柳變鳴禽」句:意思是園柳中叫喚的禽鳥種類因季節變化而不同。 「祁祁傷豳歌」句:《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繁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萋萋感楚吟」句:《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草茂盛的樣子。這二句寫詩人由眼前春色而觸發的離家傷春的情懷。 索居:離群獨居。易永久:容易覺得時間長久。 難處心:難以安心做到。 「持操豈獨古」句:意思是堅持髙尙節操的人難道衹有古代纔有嗎? 「無悶徵在今」句:意思是自己現在做到了隱居遁世而沒有煩悶。無悶,《周易·乾卦·文言》:「遁世無悶。」徵,證明。

此詩抒寫詩人久病初起登樓臨眺時的所見所感,描寫了自然景物的可愛,抒發了自己官場失意的頹喪心情和進退失據的無奈情緒,最終表示了歸隱的願望。全詩可分爲三個層次:前八句爲第一層,抒發作者官場失意的牢騷;中八句爲第二層,描繪作者登樓遠望所見到的景物;後六句爲第三層,表達了作者懷人思歸的情緒。詩中成功地描寫了初春時節池水、遠山和春草、鳴禽的變化,顯示出生意盎然的景象,但從全詩的思想情調來看卻有些低沉。

賞析

全詩可分爲三箇層次。第一層寫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旣不能像潛藏的虬那樣安然退隱,又不可能像髙飛的鴻那樣聲震四方,建功立業。第二層寫他在病中臨窗遠眺。第三層寫他的思歸之情。 前八句爲第一層,主要寫官場失意後的不滿與當時矛盾的處境。魏晉南朝時代權力鬬爭激烈,仕途風波險惡,因此士族文人旣有進取之志,又有企羨隱逸之心,而詩人所面臨的,卻是兩者俱無所得的困境。詩一開頭即由此下筆:「潛虬」一句喩深藏不露、孤髙自賞的生活,「飛鴻」一句喩奮進髙飛、聲名動世的境界;下面兩句説無論前者還是後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慚傀。四句中,第三句緊接第二句,第四句遠承第一句,詩意連貫而有變化。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喩寫出自己的困境,但爲何會這樣,幷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後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實。「進德」謂進取功業,施恩德於世人,與「飛鴻」一句相應。——但雖有此志,卻是才智不及。這句實際的意思,是説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退耕」謂退隱田園,以耕作自資,與「潛虬」一句相應。——但徒懷此願,卻是力所未能。以謝氏的富有,當然談不上「退耕力不任」的問題。這句實際的意思,是説自己頗有退隱之心,衹是爲形勢所格,無法實現。因爲當時謝康樂如果拒絶赴任,就是公開表示與當權者對抗,極可能招致更大麻煩。下面進一步寫自己於無奈中來到這偏僻的海隅,入冬後久臥病牀,所對唯有蕭索枯瑟之空林。全詩由虛入實,由遠及近,氣氛漸漸降到最低點。 自「衾枕」以下八句爲第二層,寫登樓所見滿目春色。「衾枕昧節候」緊承前一句」臥疴對空林」而來,寫臥病中不知不覺,已是冬去春來,同時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開暫登臨」。「暫」謂短時間,有抱病強起之意。「傾耳」、「舉目」兩句,寫出詩人對自然風光的極度喜愛。池塘水波輕拍,在傾耳細聽之際,令人慮澄意解;遠山參差聳立,於放眼遙望之中,使人心曠神怡。眼前是一派景色:「初景」即新春的陽光,正在革除「緒風」即殘冬的餘風,「新陽」即春代替了「故陰」即冬的統治。「初景」、「新陽」寫出總體的感受,是虛筆,下面「池塘」、「園柳」兩句,轉爲近景的具體描繪。「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謝詩中最著名的詩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贊賞,甚至引出一些帶有神祕性的傳説。但也有人提出:這二句實在很平常,沒有什麽可夸耀的。究竟應如何看待,頗可稍加分析。 看起來,這一聯詩(特別是前一句)确實很平常,毫無錘煉之功,所寫景色亦幷無特別之處.但應該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現了初春之特徵及詩人當時的心情。池塘周圍(尤其是嚮陽處)的草,因爲得池水滋潤,又有坡地攩住寒風,故復蘇得早,生長得快,其靑靑之色也特別的鮮嫩,有欣欣向榮的生氣。但它委實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謝康樂久病初起,這平時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觸動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萬物勃發的生機,於是很自然地得到這一清新之句。「園柳變鳴禽」,寫柳枝上已有剛剛遷徙來的鳥兒在鳴叫,這同樣是細微而不易察覺的變化。兩句詩表現了詩人敏鋭的感覺,以及憂鬱的心情在春的節律中發生的振蕩。再有,宋初詩壇,以謝康樂其人爲代表,有一種追求佳句的風氣,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復雕琢、精於刻畫取勝。在這樣的風氣中,此種自然生動而富有韻味的詩句,更顯得特出。總之,放在特定的文學環境和具體的詩篇之中來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确不失爲佳句,單獨抽出來加以評論,就沒有多少意義了。從全詩來看,寫到這裏,情緒漸漸轉嚮開朗欣喜的暖色調。 第二層是全詩最精彩的部份。詩人在病榻上度過了一箇冬天,現已是初春時節了。他憑窗而坐,傾耳細聽遠處波濤拍岸之聲;舉目遠望群山起伏之影。而近處所見的景致則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詩人從冬去春回的眾多景象中選擇了一箇細小而典型的鏡頭:不知不覺間樓外枯草瑟瑟的池塘裏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園垂柳叢中禽鳥鳴聲也已變換。正是從池塘小園的變化中,久病的詩人突然意識到,外面已是一派濃鬱的春意。這裏寫景,有聲有色,遠近交錯,充滿了蓬勃生氣。「池塘」二句爲歷來詩論家交口贊賞。它的妙處就在於自然清新,不假繩削。 最後六句爲第三層。開頭兩句由登樓觀春聯想到古代描寫春景的詩,藉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緒又轉嚮感傷。「祁祁傷豳歌」的「豳歌」,指《詩經·豳風·七月》一篇,詩中有「采蘩祁祁」等描寫春景之句。「傷豳歌」,按照《毛詩序》《詩譜》等傳統的解釋,《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東都以避讒害時作的,謝康樂用此典故,帶有暗喩的意思。「萋萋感楚吟」的「楚吟」,指《楚辭·招隱士》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所謂「感楚吟」,是説有感於隱士的生活。這兩句回復到第一層的內容,但幷非單純的重復,而是表示要從困窘的處境中擺脫出來,決心走隱居的道路。接著「索居」「離群」兩句,寫隱居生活令人難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離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歲月漫長,枯索無味,難以安心。這兩句從詩意上説,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幷非説自己。但在潛在心理上,這種被否定的想法,也隱約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種疑慮。謝康樂出身華胄,爲世人所重,且驕縱自負,與世隔絶的隱居生活對於他确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歸隱的決心已下。全詩結束兩句説:「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無悶」語出《周易·乾卦》,意謂大德之人,避世而無所煩憂。這兩句意思是:堅持節操豈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謂「遁世無悶」在今人身上同樣可以得到徵驗!這樣,詩的情緒便從進退維谷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以髙亢的聲調收結全篇。也就在這大約半年之後,謝康樂終於稱疾辭職,歸隱到始寧的祖居。 在這首詩中,詩人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鬱悶,或是比興,用虬和鴻的進退得所來説明自己進退失據;或是直抒胸臆,訴説獨居異鄉的孤苦;或是以景寫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來襯託詩人內心的抑鬱。 此詩以登池上樓爲中心,抒發了種種複雜的情緒。這裏有孤芳自賞的情調,政治失意的牢騷,進退不得的苦悶,對政敵含而不露的怨憤,歸隱的志趣等等,雖然語言頗覺隱晦,卻是眞實地表現了內心活動的過程。詩中寫景部分與抒情結合得相當密切,幷且成爲詩中情緒變化的樞紐。對景物的描繪,也體現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敏感,而這正是他能够開創山水詩一派的條件。衹是,語言過於深奧、句式缺少變化,因求對仗而造成某些重複,也是顯著的弱點。這些都有待於詩歌的發展來糾正。
謝靈運

謝靈運

謝靈運,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出身陳郡謝氏,爲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祕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爲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祕書監、臨川內史,終於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時年四十九歲。 ► 1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