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拼音

譯文

面對着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的歲月能有幾何?好比是清晨的露水日出就幹,可悲可嘆失去的日月已經很多。 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內心憂慮卻不能遺忘,用什麼來消除憂愁?只有用美酒來狂歡。 穿青色衣領的學子,寄託着我悠長思慕之心。就是因爲渴慕賢才,焦慮吟沉直到如今, 鹿兒嗷嗷鳴叫呼喚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貴的貴賓,更會設宴鼓樂盛情款待。 清明如月的博學賢才,什麼時候被我招來?我的憂慮發自內心,日日夜夜都不會斷絕, 有勞您走過阡陌小路遠道跋涉,枉駕而來致意問候。久別重逢歡宴暢談,感念您還結記着舊日的恩情。 月兒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烏鵲尋找依託向南而飛。繞着大樹飛翔三圈,不知可以依歇在哪根樹枝? 大山永遠不會嫌高,大海也永遠不會嫌深。像周公那樣虛心對待賢才,一定會得到天下人的擁戴。

注釋

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是對著的意思。 幾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樣痛苦卻漫長。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 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裏「應當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何以解憂:一作「以何解憂」。 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裏代指酒。 子,對對方的尊稱; 靑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裏指代有學識的人。衿,古式的衣領。 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靑靑子衿(jīn),悠悠我心」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裏用來比喩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 沉吟:原指小聲叨念和思索,這裏指對賢人的思念和傾慕。 「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句: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叫的聲音;苹,一作「萍」,艾蒿。 鼓:彈。 何時可掇(duō):什麽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掇,一作「輟(chuò)」,停止。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麽時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裏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讌(yàn):通「宴」。 三帀(zā):三周。帀,周、圈。 何枝可依:一作「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這裏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短歌行》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是漢樂府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是第一首,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頓挫的筆調抒寫了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全詩內容深厚,莊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确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歷來被視爲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賞析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説它本來是一箇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裏收集的同名有二十四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麽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爲「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現在也就衹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箇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二首》。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麼愁的是什麼呢?原來他是苦於得不到衆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試想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那裏爲「求賢」而發愁,那該有多大的宣傳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看了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和鼓舞。他們正苦於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裏渴求人才,於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爲有才的許許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爲。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裏來施展抱負。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説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爲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打開處於下層、多歷艱難、又急於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説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裏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爲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爲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爲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裏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於後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説:「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這可以説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還未免説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迴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爲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裏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説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爲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爲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着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説只要你們到我這裏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併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説出「求才」二字,因爲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爲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裏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爲他就是曹操爲之沉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爲這樣,此詩流傳開去,纔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爲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説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後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複的,但實際上由於「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覆詠歎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説「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並不滿足,我仍在爲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課本中「掇」的解釋爲:拾取,採取。何時可掇: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説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爲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麼後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爲患」呢?所以曹操在這裏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麼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於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裏不過是承上啓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説:「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這説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比喻,但光説「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啓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着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説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像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後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瞭此詩的主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説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爲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説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裏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説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陳沆説:「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是很有助於説明此詩的背景、主題以及最後各句之意的。 總起來説,《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爲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鑑的。同時因爲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曹操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爲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爲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爲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爲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啓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爲“改造文章的祖師”。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