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兒

· 張耒
牧牛兒,遠陂牧。遠陂牧牛芳草綠,兒怒掉鞭牛不觸。 澗邊古柳南風清,麥深蔽日野田平。烏犍礪角逐春行,老牸臥噍飢不鳴。 犢兒跳梁沒草去,隔林應母時一聲。老翁念兒自攜餉,出門先上岡頭望。 日斜風雨溼蓑衣,拍手唱歌尋伴歸。遠村放牧風日薄,近村牧牛泥水惡。 珠璣燕趙兒不知,兒生但知牛背樂。
拼音

所属合集

#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bēi):山坡。
  • 烏犍(wū jiān):公牛。
  • (zì):母牛。
  • (jiào):咀嚼。
  • 犢兒:小牛。
  • 跳梁:即「跳踉」,跳躍。
  • (xiǎng):食物。

翻譯

牧牛的孩子,在遠處的山坡上放牛。在遠處山坡放牛,芳草一片翠綠,孩子生氣地揮動鞭子,牛也不牴觸。 山澗邊古老的柳樹旁南風清爽,麥深遮蔽了太陽,野田平坦。黑色的公牛磨着角競相在春天前行,老母牛臥着咀嚼着食物,餓了也不鳴叫。 小牛跳躍着鑽進草叢中去了,隔着樹林迴應母牛時叫一聲。老人掛念孩子自己帶着食物,出門先上岡頭眺望。 太陽西斜風雨打溼了蓑衣,拍着手唱着歌尋找夥伴回家。遠處村子放牧時風光柔和,近處村裏放牛時泥水惡劣。 珠寶財富燕趙之地孩子不知道,孩子生來只知道在牛背上快樂。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鄉村牧牛的場景和牧童的生活。詩中展現了廣闊的牧場,如綠草如茵的山坡、平整的野田等。通過對牛兒的各種狀態如不觸鞭、磨礪角逐、母牛臥嚼等的描寫,以及小牛犢的活躍可愛,表現出了鄉村生活的恬靜與祥和。老翁對牧牛孩子的牽掛,也體現了親情之溫暖。同時,詩中對比了遠村和近村放牛環境的不同。最後兩句表達了小孩子單純的快樂,不追逐富貴,只享受牛背上的樂趣。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村風情和生活氣息,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寧靜與純真。

張耒

張耒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祖籍亳州譙縣(安徽亳縣),生於楚州淮陰(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因擔任過起居舍人,人稱張右史,晚年旅居陳州(河南省淮陽),陳州古地名爲宛丘,故又稱宛丘先生,因張耒“儀觀甚偉,魁梧逾常”,人或稱其爲“肥仙”。張耒青年時遊學陳州,得到蘇轍指點,並經蘇轍引薦入蘇軾門下,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 2271篇诗文

相关推荐